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

怎样正确看待老年人爱囤旧物


■王晓景

案例:

李女士和婆婆一起住,关系融洽。她唯一苦恼的是75岁的婆婆喜欢囤积物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捡,什么都舍不得丢,让宽敞整洁的家成了杂物间,甚至还占用了楼梯间的过道,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还妨碍家人和邻居出行。

分析:

老人囤积物品不是不喜欢整理收拾物品,或不讲卫生。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生活习惯。这主要与成长背景有关,一部分老人在年轻时有过挨饿和物资匮乏经历,现在时代变了,但他们的“囤积=安全感”的认知没有变,还是习惯大量囤积物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二是感情寄托。东西用得久了有感情或代表某时段的回忆,舍不得扔。三是社交缺乏。有囤积习惯的老人往往内向、孤僻,缺少社交活动,收集物品成了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四是病态依恋。一些老人对物品有认知障碍,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喜欢夸大物品的功用,因此不愿丢弃。

不过,正常的储藏行为与病态的囤积行为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如果老人爱收集,但分类整理,而且对于以后怎么处理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不断囤积、不分类整理,也不想出售废品,就要根据情况及早进行干预和帮助。

对策:

理解囤积背后的意义。囤积的物品可能对老人有重要意义。家人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情绪,让老年人感到自己与社会是有联系的,从而获得参与感;让老年人感到被他人需要;让老年人觉得有控制感等。

减少囤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老人要学会对生活做“减法”,不为物品所累。可以多想想“这些东西我现在需要吗?”“一个月内用得上吗?”如要答案是否定的,要学着清理掉那些“可能有用但很久没用”的东西。如果难以做到每天清理,就定一个时间,比如每周末、每月底整理一些物品。家人要理解、尊重老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独辟出一个空间让老人放置囤积的旧物,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定期帮老人清理物品,或卖废品换钱,或动手改造变废为宝,让家中变得整洁、安全,同时注意引导老人多参与社交活动。

异常囤积需要就医求助。一般来讲,通过辅导性的行为矫正疗法可帮助老人恢复自制能力和理性,不再做出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但一些老人也可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出现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会有爱囤积、捡破烂、攒东西的情况,应注意鉴别。家人要带老人到正规医院就诊,对老人的认知功能、行动能力进行测试。

日常生活中,家人要给老人多些陪伴,看到、关注老人深层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老人回归正常生活。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