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

如何用文字记录美好瞬间
——水韵沙澧读书会“文艺小方桌”活动侧记
老师倾情讲解,会员凝神聆听。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丹桂飘香秋意浓,正是一年收获时。10月15日下午,水韵沙澧读书会主办的“文艺小方桌”活动在李雪书馆二楼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剑以《如何写好游记》为题,与水韵沙澧读书会会员分享写作经验。

王剑任职于漯河实验高中,其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当代作家评论》等。他著有诗集《溅在思绪里的泥巴》、散文集《履痕犹在》、文学评论集《冷火焰》,曾获首届林非散文奖。

“每个人的写作都是从内心需求开始的。”王剑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总觉得内心有许多感慨想写出来,但不知道如何下笔;一次精彩的采风活动结束后要交作业时,却找不出想写的点……“面对这些疑惑,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游记。”王剑说,散文的种类很多。大家通常把专门记述风光游览和见闻的散文称为游记。游记首先是“游”,然后才是“记”。游记写作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侧重于游览所见,详细描述沿途见到的自然风光;有的侧重于游览所感,集中书写由景观所引发的文化思考。从行文上看,“游”是铺垫,“议”是升华。

“要写好游记,四个步骤必不可少——写作前的酝酿过程,写作中的描写和议论能力,游记中的文化主料,游记的通用结构。”王剑介绍,写作前的酝酿过程,一是要看有没有写作的冲动。二是要看能否写出新意。要挑选自己感受最深、心灵受到触动最大的点去写,写出与别人不同的感受。要选好角度并挖掘亮点进行放大,或描述经历或记录细节,写出趣味,写出美感,留下启示。总之,文章要有意思、有新东西,景、事、理必占其一。

王剑说,描写和议论能力是写游记最为重要的。旅途中,如何把看到的美景绘声绘色地传递给读者,使其如临其境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要有修辞能力,会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比喻贵在新颖,要融入情感。要构建场景,给人以画面感。要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要在散文中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但这需要文笔高度凝练,发人之未发。这样的议论和抒情多出现在中间或结尾处。余秋雨的散文善用修辞手法,常使用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在抒情中融入理性,在历史叙述中透着生命哲理”。比如,他描写月牙泉——“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他形容都江堰——“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清澈、宁谧、纤廋、婉约、突兀、浸润等词语用得都很典雅。他在修辞运用上更是得心应手,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无处不在。

王剑表示,在游记中,适当引用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资料可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游览之前做足功课,这叫意在笔先,也叫主题先行。写游记要短一点,写成小品文,针对一个点写。如想写长,就写成列锦式,分若干段落,每段起个小标题。游记要写成沉浸式和个人体验式。要深入了解山水风景的历史,以“我”的眼光仔细观察发现其没有被人发现的美,深入思考分析人与山水、人与历史、人与现实的互动,形成自己切入写作的独特角度,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

“这次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水韵沙澧读书会会员温媛媛说,她刚参加完省杂文学会组织的林州采风活动,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所感颇多,但思路打不开,无从下笔。听了王剑老师的分享,她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温媛媛表示,会根据讲课内容再进行深入思考,用文字记录所遇见的美好。

水韵沙澧读书会会员柴奇伟说,王老师给大家分享的都是干货,接地气,好理解,易吸收。自己平时虽然经常看书和练笔,但灵感少,语言不生动。听了王老师的讲授,他知道怎么才能把旅途中看到的美景绘声绘色地传递给读者,写出趣味、写出美感,留下启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