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慧莹
“2016年7月,村里决定在‘儿童之家’举办天天早读活动。我作为一名老师,又是本地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为孩子做些事。”10月18日上午,记者在郾城区龙城镇孔沈邓村“儿童之家”见到了孔国强。他中等身材、衣着简朴,向记者讲述了带领村里的孩子坚持晨读的故事。
甘于奉献的领读者
最初,参加天天早读的孩子并不多,孔国强便上门入户去动员家长和孩子,孔沈邓村的家家户户基本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为做好领读者,早读前,他认真准备;早读中,他带领孩子们诵读《论语》《诗经》,给孩子们讲民俗和历史文化。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他自费购买笔记本、书包等作为奖品,还捐赠图书,以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在阅读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礼仪。”孔国强说,读书时姿态要端正,胸背挺直,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字正腔圆地诵读出来,这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如今,虽然孩子们回到了学校,但他每天都会在微信群内发布知识点,也会对孩子的朗读视频逐一点评、反馈。
“《论语》《诗经》里的语言凝练、优美。虽然孩子们现在可能理解不了,但是这些经典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促使他们养成好的阅读语感和阅读习惯,增强理解能力,学习就变得轻松自如了。”孔国强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学生中有一名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晨读的,7年来从不间断。现在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当地中学全年级第一名。这正是得益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及经典文化的滋养。
“孔老师教学非常认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我们让孩子风雨无阻地来参加早读,不仅是希望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对孔老师的信任和认可。”孔国强的认真感染了孩子也感染了家长。他却说,自己在做一件很平凡的事。
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早读活动开展后,我注意到参与的孩子中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在教育和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孔国强告诉记者,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被重视、身心需要被关爱,而他想做留守儿童的守护者。早读活动开始没多久,针对节假日留守儿童的托管服务也在“儿童之家”开始了。
留守儿童小孔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变得很内向,不愿意交朋友。孔国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走访。“第一次上门时,小孔不愿意交流。”提起第一次入户,孔国强印象深刻。沉默是小孔对他的回应。但孔国强并没有因小孔的沉默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劝说家人将孩子送进“儿童之家”,平时认真给孩子辅导功课、常找孩子聊天。在“儿童之家”欢乐的氛围中,小孔慢慢打开了心扉。孔国强说,看到孩子越来越开朗,他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开展期间,孔国强早早开始备课,按时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年龄不同,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孔国强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比如引导孩子们进行成语接龙、趣味竞答、古诗词比赛等,加强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孔国强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义务辅导、阅读指导,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许慎文化园、漯河图书馆等都留下了他带领孩子们出行的身影。7年来,孔国强累计服务儿童300多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志愿者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重阳节快要到了,这是我们设计的板书和准备的课件。我们计划邀请村里的老人来‘儿童之家’,让孩子们为其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除此之外,我们还给老人们准备了长寿面,给孩子们准备了蛋糕!”孔国强告诉记者,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早早地开始策划准备,就是希望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成长。
“‘儿童之家’解决了家长无法看护孩子的难题,也让孩子们收获了友情和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家长也特别满意。还有很多隔壁村子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呢!”孔国强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为孩子们送去知识、护航他们成长是自己的义务。只要孩子们愿意来,他就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