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目前,市税务局通过补链助企,帮助191家企业牵线搭桥签订购销合同,金额达13.61亿元。
精准掌握需求,突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市税务局主动问需,筛选重点企业名单。分析税收大数据和企业纳税记录,筛选原料短缺或销路不畅企业,建立跨区域产业链企业购销需求共享台账,推动企业“不见面”交易。组织专人与企业逐户对接,及时掌握企业购销困难和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供应链。
面对面上门问需。市税务局抽调40余名业务骨干充实到需求征询组,组成“党员突击队”,对照经营下滑企业名单,逐户上门了解企业面临的购销困难和实际需求,制作困难企业产销对接跟进工作台账,按照“一企一档、专人管理、评估销号”的模式响应企业诉求。今年以来,累计登记困难企业239户次,涉及诉求350余个,评估销号189户次,解决诉求270余个。
点对点纾困解难。通过“豫税通”、税企直通车、钉钉“云办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平台,畅通困难企业诉求快车道,线上收集、分析,线下响应、反馈企业遇到的产品、原料、供需对接等问题,全面摸清困难企业问题类型、业务诉求、总体规模等详细信息,并点对点解决问题困难。
一对一全程服务。持续优化首席税务服务官制度,将困难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重新进行明确或调整,并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联系对接。首席税务服务官工作模式变“依申请服务”为“主动服务”,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市场、供销需求等信息,对困难企业诉求响应、对接、沟通、反馈进行全流程跟踪负责,实行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购销信息在本区域内快速精准匹配,根据企业的需求,联合促成上下游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实现有效购销。”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税收大数据筛选的客户信息比较精准。这既帮助他们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又能扩展新的销售渠道。
深挖数据价值,突出分析应用数字化赋能
税收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市税务局进一步盘活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拓展数据应用,突出分析应用数字化赋能。
数据筛选更有精度。市税务局抽调5名技术人员组成数据分析组,从金税三期系统中梳理、归纳、筛选税收数据,形成疑似经营困难企业清单。同时,对照多渠道收集的困难企业需求,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为其精准筛选目标企业名单,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既往经营状况、经营规模、涉税违法情况,梳理出建议对接企业目录,由首席税务服务官与企业沟通对接。
引导合作更有力度。在企业自愿联系洽谈基础上,主动与上下游企业所在联盟成员联系,为企业产销经营牵线搭桥,确保供需合作意愿快速达成、合作平稳落地。河南永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电气设备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因同质化竞争激烈、下游需求收缩,经营出现困难。市税务局利用税收数据筛选出20余家采购输变电配套设备及产品的企业信息,在双方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协调下,促成他们签订购销合同5517.26万元,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深化应用更有广度。与地方涉企服务部门合作,建立企业高质量发展诉求数据库,各部门定期将涉企数据、诉求、意见、建议导入数据平台,再通过平台根据工作职责分送至主管部门,高效完成企业诉求传递归集。引导漯河本地成员在用好用活本部门数据基础上,对口撬动省级数据资源进入漯河市服务企业数据库,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多个维度,提供生产、供应、销售“三端”需求数据和资讯信息,帮助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市税务局将充分发挥大数据覆盖面广、即时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需求匹配度,为企业在材料购进和匹配市场方面牵线,助推薄弱环节‘补链’、重点行业‘延链’、优势领域‘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穿珠成链’,蓬勃发展。”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东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