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2月7日 星期

刘晓巍:组织读书会引领教师逐梦


■本报记者 孙 震

12月5日,夜幕降临,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放学铃声响起,各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在三楼会议室,该校副校长刘晓巍和十多名年轻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读书分享。

这是该校数学教研组举行的读书分享会,学习的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分享会形式简单、开卷即读,自愿参与、自愿发言。在分享环节,在座教师有的结合工作经历谈感受,有的在凝神聆听的同时不停写着笔记。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刘晓巍布置“作业”:“大家普遍觉得这本书抽象、难懂。这本书该怎么读?它又说了什么?想和它成为好朋友的话还要多读。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届时再分享。”

2021年9月,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伊始,刘晓巍就组织成立了“瀚海教师读书会”,每月第一周周一的下午举办读书分享会。读书会采取随机抽取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由五名教师分享读书心得。随着读书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每月固定的读书会活动已让教师感到“不解渴”“不过瘾”,于是后来就有了不定期举办的小型读书分享会。常常是三五名教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聚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不分学科,只要喜欢都可参加。

“学以致用是目的。”刘晓巍认为,不管读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还是其他书籍,目的都是内化于心。“随着读书带给每位教师的改变,我的角色也在改变——过去我是组织者,带领大家读;现在我是参与者,更多是倾听。”刘晓巍说,学校有爱读书的教师,校园就有了书香。读书改变的不仅是教师,还有家长和学生。“现在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活动。新入职的年轻老师亦能自信地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进而带动家长与学生共读。”刘晓巍坦言,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刘晓巍爱上阅读是从读师范时开始的。下午上完课后,她就在图书馆里看书。上班后,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她平时读得更多的是教育方面的书籍,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陶西平、于永正、王崧舟等人的著作。她印象深刻的是2001年,初登讲台的她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刻苦钻研课堂教学,广泛阅读教育杂志、教学专著,还每月自费订阅多本教育杂志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就这样,一桌一椅、一盏小小的台灯,伴随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

走上管理岗位后,刘晓巍开始阅读李希贵、德鲁克、稻盛和夫等人的系列书籍,学习他人的管理理念。如今,她更多的是看一些课程建设类书籍,偶尔也会读文学作品,滋养心灵。

谈起读书对于个人的改变,该校教师师菡敏说:“我是非师范专业教师,刚入职时觉得教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没问题。当站在讲台那一刻,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陷入本领恐慌。”怎么办?只好向其他老师请教。在一次小型读书会上,刘晓巍赠送给她《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我就是数学》等几本书,并鼓励她好好读书,一定会有所启发。“《我就是数学》这本书就带给我很多启发和灵感,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让我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找到自信。”师菡敏表示,学校举办的读书会让她受益匪浅。

近年来,刘晓巍先后被评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省百姓学习之星、市优秀教师,还是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在家里购有近千本书籍,一天不读书就像少点啥儿。读书已深深融入我的生活。”刘晓巍说,“学习永远在路上。我将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研究,不断开拓,努力播撒读书种子,积极推行全民阅读和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创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