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海波
“有了这个系统,我们联系村里的党员就方便多了!”舞阳县侯集镇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亚星兴奋地说。
杜亚星说的是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以下简称漯河移动)在该村打造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智慧余庄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这是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资助,省委网信办牵线,漯河移动负责打造的一款充分运用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智能检测等数字技术,集智慧党建、智慧农业、数字治理、农村电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涵盖乡村治理和农田管理两大应用场景,构建了“一图统揽+一网统管”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新模式。
“一图统揽+一网统管”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从你们进村到村委会,我们在这个大屏幕上都可以看到。”漯河移动舞阳分公司政企部经理陈贺娟告诉记者,全村公共区域都在监控范围内。
余庄村有186户767人,村干部只有4人、党员41人,如何用最少的人高效率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是杜亚星头疼的问题。根据该村实际情况,漯河移动把全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详情变成“一图统揽+一网统管”,实现乡村治理、农田管理、智慧党建等五大模块可视化。在村委会会议室,工作人员在后台可以看到全村村民的基本信息。智慧余庄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将全村分成4个片区、8个网格进行管理,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村干部、党员或村民代表负责具体工作,及时更新村民动态信息,并标明脱贫户、残疾户、大病户、五保户等,让网格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定期为他们提供服务。
“我们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召开党员大会,因为有部分党员出去务工了,想把人凑齐可不容易。这个服务平台有专门的会议系统,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投票,保密性也很好。”杜亚星说。漯河移动针对余庄村的党员管理、人居环境网格化治理、弱势群体服务、村民村情管理设计了智慧党建管理模块,整合基层乡村网格人、地、房、物、事、情、组织等信息,统筹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等资源,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地图的形式将网格信息、事件等统一可视化呈现,打造新型、智慧的基层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创新模式,减轻治理工作负担,助力乡村实现精细化治理。
“智慧种植+电商直播”
探索数字农业新业态
从余庄村村委会出发,向东不到3里地,就可以看到漯河移动为村里建设的气象数据、土壤墒情等信息采集监测站点。监测站点采集相关数据,综合运用作物主体管理系统、土地管理系统、病虫害检测系统、农技服务管理系统、作物全程追溯系统等,改变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模式。
智慧余庄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大屏幕直接显示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当前土地土壤墒情及农作物是否需要浇水、施肥、洒农药等。“系统以后还可以链接无人机、无人操作农业机械进行无人作业。到时,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耕种了。”杜亚星对记者说。
余庄村有生姜、花生、土豆、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及特殊品种的草莓和小番茄。为了更好地销售这些农产品,漯河移动专门为余庄村建了一间电商直播室,帮助村里培训电商直播带货人员,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VR体验+智能培训”
提升村民数字素养
“我们不能简单地建一个平台就完事,要让村里的管理人员和村民适应和使用这个平台,为他们节省时间和成本并带来效益。”漯河移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旭对记者说。
漯河移动为余庄村建设的VR体验系统,不仅可以向村民宣传党建、消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开展教育培训。漯河移动制订的智能培训课程还可以让村民提升数字素养,成为“新农人”。在智能培训课程中,漯河移动即要教会村民如何进行电商直播带货,又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把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教会村民怎样进行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打造标准化和常态化供应链,教会村民对气象数据、土壤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及根据数据进行田间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