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老人对“清淡饮食”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一些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疾病,对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望而却步,有的干脆过上了素食生活。其实,这种饮食习惯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吃清淡点儿真正的含义是烹调方法要注意少油少盐,把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有些人爱走极端,将少吃油理解成“几乎不吃油”。其实,烹调油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应该适量摄入。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25克食用油。烹调油是人体脂肪来源之一,为人体提供热能,也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对保护内脏、维持体温、激素合成、促进维生素吸收都有重要作用。儿童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容易造成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还会使关节、软骨质量降低,造成骨关节系统的退化,最终导致全身机能的衰退。事实上,老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流失大过合成,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时还要略高才能维持平衡。患有肾病的老人虽然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但不能不吃,应尽量摄取优质的动物蛋白。乳清蛋白可以预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所以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补充一些乳清蛋白。
一般肥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老人要适当限制食物的摄入。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适当增加饮食摄入量,以达到比较合理的体重,这样既可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又可以控制血糖、血压的升高。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食欲和胃肠蠕动。老年人可根据身体情况每天安排一些适合的体育锻炼,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老年人体重适中很重要。体重过低会增加营养不良和死亡率的风险,体重过高会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体重是否适宜,根据BMI来衡量。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最高不超过26.9㎏/㎡。
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初步判断家中老人是否营养不良。比如,如果平时合身的衣裤在近三个月内突然显得过于宽松或体重明显下降,都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吃饭时挑挑拣拣也是食欲下降的表现。此外,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疲劳、乏力也可能是营养不良的信号。
据《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