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23日 星期

直播间品读《道德经》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开播20期,全网点赞量超100万+,让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网友爱上经典并学习经典……市委网信办、市网络文艺家协会联合开设的“乐知道——人人都能读懂的《道德经》”网络直播栏目以互联网+的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通过“漯河网信”微信视频号,记者看到了“乐知道——人人都能读懂的《道德经》”网络直播栏目的往期视频。这些视频中,主讲人陶蕾身着汉服,逐字逐句为网友讲解《道德经》,引导网友阅读经典,并将《道德经》中蕴含的道理运用于实际工作生活。一些网友在视频评论区写下了“受益匪浅”“学习《道德经》,弘扬传统文化”等评论。

“乐知道——人人都能读懂的《道德经》”网络直播栏目从2022年10月开播,主讲人陶蕾是市网络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她研读《道德经》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上,如果当代人具备阅读古籍、解读经典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处于不断传承发展中。”陶蕾说,《道德经》是一本包容万千、有着承前启后意义并能给人以力量的经典。老子就像一位智慧的老人,在人们心灵脆弱的时候给予安慰和鼓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将《道德经》中蕴含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陶蕾告诉记者,直播过程中,广大网友互动频繁。“大家经常会问我‘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该怎么办?’‘我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会得到片刻平静,但一遇到事儿又陷入了迷茫’等类似的问题。网友的参与热情,让我感觉到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们会坚持把这个栏目做下去,用更有趣生动的方式,让网友沉浸式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以前读《道德经》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听了老师的讲解,很多问题都茅塞顿开。我会一直关注这个直播栏目的。”网友“燕子”是“乐知道——人人都能读懂的《道德经》”网络直播栏目的粉丝,她告诉记者,自己从该直播栏目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当初开办这个栏目就是为了借助网络力量,让经典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从目前网友的反馈情况来看,栏目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市网络文艺家协会发起人之一李薛童告诉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