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及运动量大的人群,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足跟骨刺。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当骨刺的方向为斜向下时,会引起脚跟疼痛。长时间活动会刺激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
足底筋膜炎。在脚底有一层贯穿前后的筋膜,起着吸收震荡、增强弹性、维持足弓稳定的作用。如果长期站立或者行走,会使足底筋膜反复损伤,从而出现足跟疼痛。
跟腱炎。跟腱炎是一种主要由于长期跑跳导致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后产生的劳损性损伤,疼痛位置在脚后跟的后上方。
跟垫痛。老年人的足底脂肪垫发生萎缩或者长期挤压、刺激后会引起无菌性炎症,产生跟垫痛。
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休息,减少负重运动。2.穿宽松柔软的鞋子,减少对于足跟的摩擦和损坏。3.由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缓解跖筋膜的张力,减轻病痛。4.拉伸训练。毛巾牵拉训练: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踩台阶牵拉训练: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有牵拉感。按摩牵拉训练: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5.冷敷和热敷。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减少无菌性炎症的发生。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进行热敷,可有效缓解疲劳,促进炎症吸收。6.局部给予艾灸、烤灯等物理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炎症。7.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进行局部封闭、手术等治疗。张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