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28日 星期

创新加强诉源治理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本报记者 姚 肖

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住漯省政协委员高度关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问题,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栗社臣提交了《创新加强诉源治理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提案》。

栗社臣通过分析近年来全省法院受理案件,指出目前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存在以下问题:诉讼作为解决矛盾、化解纠纷主途径作用明显,现有矛盾纠纷解决手段以司法调解和司法裁判为主,基层调解组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专业解纷组织不健全,解纷主体并未达到全社会参与,多元解纷机制衔接不畅,以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模式为主。为此,他建议:

一要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多元解纷机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矛盾纠纷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的实际,建议统筹各类调解资源,坚持党委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同时,明确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职能作用,形成从法院主推到“党委主抓、各部门分工配合相互协作”的多元解纷格局。

二要加强普法,推动守法。聚焦“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返乡农民工、特殊群体等重点对象,强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传统道德教育,切实把矛盾预防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公民诚信意识,打造诚信社会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因不诚信行为引发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纠纷案件。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组织开展农村“法治带头人”评选活动,对于善于学法、自觉守法、懂得用法的村民予以表彰,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要规范建设,夯实基础。强化各类解纷主体之间的合作,加强力量聚合、加深职能整合。规范建设镇、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突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明确网格员、联户长职责定位,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中心,优化两级调处机构上下衔接联动机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镇综治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在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室,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政策解释、法律援助等工作,积极探索运用公证手段化解纠纷,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

四要优化流程,加强衔接。加强行政调解机制建设,明确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程序、严格依法依规组织行政调解。建立重大行政调解案件报告制度,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指导公安、教育、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设立行政调解室、接待室,依法妥善促进矛盾纠纷解决。把房屋土地征收、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行政争议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侵犯知识产权赔偿,环境污染赔偿等民事纠纷作为行政调解重点,从源头上解决行政纠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