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锋
寒假里,孩子们欢天喜地,一些家长却有些忧心:长达一个月的寒假,谁来看护孩子?谁来保障他们的安全?日前,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把爱带回家——真情暖童心 相伴护成长”2024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推动关爱服务落地生根,还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织密儿童安全守护网,保障儿童度过一个快乐又安全的寒假。
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大联动。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具有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生活经历,既能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儿童的学习记忆,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妇联组织要凝聚各方力量,依托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开展防爆炸、防诈骗、防性侵等专项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儿童自我防护能力。社区或有条件的单位要开设寒假托管班,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辨别危险情形、保持警惕心理、养成忧患意识;要结合儿童身心特点组织其参与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了解安全风险,培养劳动安全意识。
要重视家庭亲情陪伴,让儿童感受到在父母身边的幸福与安全。从家庭生活来讲,家长除了消除家庭空间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居家环境外,还要重视亲情陪伴。家长无论工作多么忙、离家多么远,过年都应该回家好好陪陪孩子,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倾听孩子的苦恼,分享孩子的喜悦;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讲一个故事、同做一顿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幸福与安全。
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有组织开展儿童安全守护志愿活动。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假期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全社会要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广泛发动关爱儿童的社会动员,将“爱心妈妈”、大学生等志愿服务力量组织起来,参与儿童的寒假安全守护,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受灾地区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