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28日 星期

60年前的清明节


■詹永平

我第一次瞻仰烈士陵园,是60年前的清明节。那一年,9岁的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天深深刻印在我脑海里,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的母校是漯周路小学,位于市区东郊。我6岁入学。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中高年级的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清明节那天一大早,我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背着装有干粮的书包,里边是掺了一点儿白面、放有一点儿油盐的杂面咸馍(那个年代平常都吃红薯面窝窝头或玉米面饼子)。我既激动又兴奋,和同学们一起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歌曲在操场集合,然后排成两列向西朝着当时的郾城县烈士陵园进发。学校校旗、少先队队旗引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我当时是中队委员,佩戴着两横杠臂章,举着旗帜走在我们班前面;中队长、路队长走在班级旁边,一个负责指挥队伍,一个喊着“一二一”口令。

出了校门,沿着漯周路向西走,经过207厂、机械厂、万庄、烟厂,到了铁路道口时被拦了下来。这时一列绿皮火车呼啸而来,还未看清模样就飞驰而去。紧接着又一列货车鸣笛而来,速度稍慢,高高的火车头冒着大团白色蒸汽,巨大的车轮拖着很多节车厢,“轰隆轰隆”,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消失在远方。火车过去后,工作人员迅速引导人们通行。不一会儿,警铃响起,道杆落下,又一趟列车快要过来了。同学们全部翻过铁路后继续向前,不一会儿高大气派的火车站映入眼帘,站前广场旅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拐了几个弯,穿过繁华热闹的市区,队伍慢了下来,随后就来到了沙河渡口。下河堤时队伍没有走那条长长宽宽的斜坡大路,而是抄近道走陡峭的台阶。坐在船上,我们看水流湍急,不由得提心吊胆。过了河,同学们坐在河堤上休息,看着河水流淌、船来船往,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上游不远处就是澧河、沙河交汇处,这里河面很宽。码头繁忙,人来人往,渡船虽缓慢但很大,不仅能载人载物,还能载骡马拉的大车和汽车。这时,几个用原木捆扎成的木筏顺水漂过来,人们拿着长长的竹篙掌控方向。下游岸边有几个纤夫,把纤绳套在肩上,用力把水里逆行的船拉往码头……

队伍又出发了,沿着河堤继续西行。走过一个村庄,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摆动,像在鼓励我们加油前行。

临近中午,我们终于到了烈士陵园。陵园内庄严肃穆,讲解员讲述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他们为了新中国奋勇杀敌,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瞻仰烈士墓碑和遗像的时候,同学们都热泪盈眶。

烈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第一次认真思考并暗下决心:“向烈士学习,不怕困难,长大为国家作贡献!”烈士精神在我心里深深扎根,成为我人生路上学习、工作、生活的强大动力,一直激励着我努力拼搏、不断向前。多年来,我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职工”等称号。

如今我已退休十多年,但我依然热爱生活,尽己所能发挥余热。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