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经意间,陌上的桃花开放了,我的眼睛里出现了一片片灿烂的云霞。桃花挨挨挤挤,一簇一簇地开满枝头,散发着淡淡清香……此刻,我知道,春天已经占据了我整颗心。
粉红色的花瓣、黄黄的花蕊,美艳至极!“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在吹面不寒的风中,一朵朵桃花似乎在羞涩地闪躲着我的目光,就如及笄少女般令人怦然心动。
桃花一开,预示着春天的繁盛已经拉开了帷幕。一树桃花一树春。桃花的美惊世骇俗,是春天的魂魄,更是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多情公子念念不忘的精神归宿。
占尽风流是桃花!说到桃花,首先想到的是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树红艳如火的桃花、一个娴静如水的女子,千百年来构成了人们心底的那幅图画,令人神往。不是吗?桃花的娇美不仅象征着生命的丰沛与润泽,还给人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想象。
桃之简静、桃之轻灵、桃之妖媚,不知舞动了多少春光,留下了多少浪漫的故事。
静静地走近每一朵桃花,在桃花的呢喃中,在盛大的花事里,我的内心生出朦胧的向往,眼底似乎出现了梦幻般的绚丽烟花。
桃花能够在春光中独树一帜、占尽风流,既在于“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的娇媚,也在于其浓到极时方转淡的平静,更在于美到极致便成苍凉的余韵和缺憾。
几乎每一个文人的笔下都有个桃花梦,与桃花的缱绻情怀一次次安抚着他们敏感的心、勾勒着关于桃花的叙事。
风流倜傥的才子唐寅,就是个以桃花来述志的聪明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那份怡然自得的气派,是“天子呼来不上船”也比不了的逍遥洒脱。“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东晋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也为芸芸众生描述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至今还令人向往。
一场桃花的盛宴,从开始到落幕,正是春天走过的脚步。无论桃花以何种意象出现,它都盛开在我们心中,修饰着我们的灵魂,成为春天这幅画上浓墨重彩的那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