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 丹
见习记者 徐斐斐
“胡辣汤、焦油馍,还有包子刚出锅。”近日,漯河清河相声社创作、表演的相声《叫卖声声》在“食尚天下”曲艺喜乐会现场演出后,赢得不少观众的点赞与喝彩。大家对此津津乐道:“这就是正宗的漯河味道!”
对漯河人来说,胡辣汤、油馍、包子是大家喜爱的日常美食。相声《叫卖声声》既贴近群众生活,又彰显了漯河美食特色——5月4日晚的演出现场,张科举及其团队成员高蒙福在台上的表演诙谐幽默,台下观众掌声笑声不断……
“我2012年来漯河上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漯河。”近日,清河相声社班主张科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并不是学的艺术专业,只因从小就很喜欢相声,想挑战这个领域。和家人深入沟通后,他在家乡许昌找到一个相声剧场。经过两年扎实学艺,他返回漯河,于2017年创办了清河相声社。
如今,这位“90后”班主已拥有由11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很多都来自外地,大家因为热爱相声表演而相聚,目前都已扎根漯河。”张科举表示,漯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贾湖遗址、《说文解字》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春秋时期召陵会盟、岳飞郾城大捷的发生地,也是一个风景秀丽、宜居宜业、朝气蓬勃的城市。从年少时来漯河,十多年来他早已把自己融入了这座城市。张科举说,当前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依托漯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团队技艺日臻成熟的基础上,他萌生了把漯河美食、漯河文化通过相声表演的形式向社会传递的想法。
创作本土化,体现漯河文化底蕴、人文精神,有温度、有高度、有笑点的作品并非易事,张科举带领团队不断收集、研究各种相关资料,从群众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精心打磨作品,原创或改编了《说文解字》《城市推荐官》《双字意》《沙河号子》《叫卖声声》等作品,并在我市、郑州等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力量用相声的形式向外界宣传漯河,我觉得特别自豪。”张科举说,以后还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入挖掘漯河历史文化,把更多的漯河元素融入作品,创新表现形式,为家乡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