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7日 星期

洗米包粽过端午

《端午瑞景》何红玉 作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农历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还有哪些独特习俗?挂艾草菖蒲有什么寓意?南北方粽子又有啥区别?

端午由来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起源,版本很多,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艾曹娥说等,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流传。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演变成了“端午”。端午节曾有节日“别名之最”的说法,有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等二十多种。

屈原姓什么

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端午习俗

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被用作祭祀。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每年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赛龙舟。赛龙舟已有1500多年历史,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挂艾草、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悬钟馗像。钟馗是唐代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人们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佩香囊荷包。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系五色绳。端午节带五彩线的风俗在我国古代就有。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有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点雄黄酒。雄黄酒点在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粽子的“南北之争”

粽子的南北风味,主要在于甜咸之分。北方粽子以甜味为主,有红枣粽、赤豆粽、蜜饯粽等,形状多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口感黏韧,味道清香。南方粽子以咸味为主,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粽等,馅料丰富。端午,是一个节日;端午,更是一种情怀。

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