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6月12日上午,市民田女士在市区双汇广场晨练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被朋友送往市中医院急诊科就诊。被医生诊断为中暑后,田女士接受了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强告诉记者,高温来袭,像田女士这样的患者会逐渐增多。7月、8月是中暑高发期,老年人和室外作业人员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
“老年人晨练有益身心健康,但要挑对时机。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早上7点温度就不低了,最好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锻炼。田女士中暑还与她饮水不足有关。夏天不能跟平时一样渴了才喝水,应该主动补水。夏天出汗多,光补水还远远不够。喝水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点盐。”李强说,“老年人外出除了注意防晒,还应随身携带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自己或身边的人中暑了怎么办?李强表示,出现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暑症状时,要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四肢皮肤,或者冰敷头部、腋下、大腿根等部位,并通过风扇、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一旦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
除中暑外,高温天气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市二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剑颖告诉记者,居高不下的气温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增多、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诱发心梗、脑梗、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夏天室外热,而房间内开空调温度低。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非常不利。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最好保持在24℃至26℃。开空调时房间密闭,空气流通不畅,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要注意开窗通风。
李剑颖提醒,夏季气温高,血管一定程度的扩张利于血压保持平稳。个别高血压患者看到血压平稳就自行停药是完全错误的做法。“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保持连续治疗。夏季,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量,但绝不能停药。”李剑颖说。
此外,胃肠道疾病也是高温天气易出现的疾病。夏天人们吃生的瓜、果、蔬菜较多,不少人喜欢喝冰镇饮品。天热食物容易变质,吃了容易导致腹泻等。大家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