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常常充满困惑:自己尽力为孩子提供相对优异的教育资源、生活条件,甚至为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人生道路,但是孩子看起来却并不快乐。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世界很简单。当家长将关心点过度放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上,忽略他们的情感需求时,可能已在无形中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那么,如何培养一个内心充满幸福感的孩子呢?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是建立积极家庭氛围的重要一环。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与正面情绪一样,负面情绪同样具备其独特的价值。情绪本身并非问题所在,而如何妥善处理情绪才是关键。如果在一个不允许表达情绪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可能会习惯于压抑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阳光的性格。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从家庭系统的视角来看,家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每个成员的情绪状态都会对整个家庭氛围产生深远影响。家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孩子自然也能获得积极的影响,从中受益。
获得积极的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是指当人们完全沉浸在某个活动中,全神贯注,忘却自我和时间的流逝,所感受到的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非常充实和自信。
要想帮助孩子获得心流体验,首先要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然后为孩子提供具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沮丧的挑战,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支持的环境,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心流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
“过度比较”是导致个体幸福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青少年对父母行为感到不满的常见原因之一。
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比较也有欣赏。身边优秀的人不仅是学习的榜样,也是宝贵的人际资源和合作对象。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认识别人的长处,更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与他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只有将注意力放到如何让自己幸福,而不是与他人比幸福时,幸福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允许积极的自主探索
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内心却感到空虚、迷茫。在一些契机下,他们可能会爆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孩子自主性的缺失有关。
自主性缺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家长深深的关爱与担忧。家长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走弯路,因此选择了一种看似稳妥的方式——过度的保护和干涉。但是过度的保护和干涉常常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机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他们的性格、锻炼了他们的意志、成就了独立的自我。
允许孩子犯错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重要一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看到孩子犯错就会感到担忧,甚至可能愤怒。然而,我们必须明白,犯错是儿童形成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创造才能的必经之路。
培养积极的抗挫能力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对孩子的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从归因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挫折和困难视为失败的标志,那么孩子就可能会选择逃避,并因此感到沮丧和失落。相反,如果能够把挫折和困难看成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孩子就可能展现出更加积极和勇敢的态度,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也许可以发挥作用。比如,夸奖孩子时应该更多夸奖他们在具体事情上所付出的努力。有研究发现,对孩子努力的赞赏,更能激发起孩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倾向于迎接挑战和不断取得进步。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