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8日 星期

一针一线 布上“开花”

布艺作品《八仙过海》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一把剪刀、一块布、一根针、一条线,按照描好的花样剪好缝合起来,就是一件作品。在“食全食美·漯在其中”2024年漯河市食品文化旅游宣传月活动中,记者见到了来自南阳市镇平县的省级非遗项目侯氏布艺编制第五代传承人闫飞雪。

“第一步要把裁剪好的布料反面对折,用平针法缝合成锥状。”看大家对葫芦香囊感兴趣,闫飞雪现场教起了这种香囊的做法,“你这样缝不对,得三平针一回针才能缝平整。第二步把布料翻到正面,装入棉花和艾草。”

闫飞雪这名“90后”青年身上有着一种独有的定力和耐力。埋头工作时,她专注的表情流露出对作品的热爱;进行非遗项目讲解时,她的话语间满是文化传承者的自信和自豪。

闫飞雪介绍,侯氏布艺编制源于清朝,从外婆侯显珍、母亲赵艳华再到她,祖孙三代倾力传承,创作出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系列作品,《向祖国敬礼》《飞龙乘云庆通水》《百鸟朝凤赞新政》《最可爱的人》《南泥湾大生产》等激励人们昂扬向上的作品,还有抗震救灾、迎奥运等内容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做一件布艺作品需要耐心和细心,也需要坐得住的定力。缝制布艺要经过描样、选料、剪裁、缝制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细心,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我对侯氏布艺编制有很深的感情,逐渐体会到了外婆和母亲编制布艺时的不易,也领悟到了坚持传承的精神。”闫飞雪说。

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闫飞雪说,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有责任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