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励耘语言学刊》主编、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汉字学、训诂学等方面研究。他担任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030-2022〈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汉字整理、研究与数据建设》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大正藏疑难字考释》,出版有《小篆形声字研究》《〈说文解字〉研究四题》《大正藏疑难字考释》等,主持编著《小学文献序跋汇编》等。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实 习 生 薛子良
8月3日,第十九期说文解字大讲堂暨名家讲《说文解字》系列讲座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英以《〈说文解字〉车部、心部字选讲》为题,对《说文解字》作了别开生面、精彩生动的讲解。
“许慎文化园面向大众举办名家讲《说文解字》系列讲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8月4日,李国英在许慎文化园“东观”藏书楼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研究无论在学术价值上,还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遣子许冲进献《说文解字》。1900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推崇许慎的《说文解字》,把它作为学习汉字、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说文解字》运用了形义互求的方法,解释汉字的本形和本义,解释汉字的构形理据。这样就使汉字的形体跟所记录的意义之间可以互求互证。解释意义的时候,把形体作为解释的制约条件;解释形体的时候,又把意义作为解释的制约条件。在形体和意义的相互制约关系中解释汉字的形和义,大大降低了汉字解释的任意性和文献解读的任意性。
“无论是学习汉语、汉字,还是阅读古代文献、研究古代经典,只有先把《说文解字》这个基础打好,才能登堂入室。”李国英强调,特别是在清代之后,更多学者把古代文献作为一种纯学术研究。随着考据学的兴盛,《说文解字》的受重视程度更高了,清代乾嘉学派,包括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都非常重视《说文解字》研究,还产生了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在现代,大学中文系一般都开设《说文解字》相关课程,在本科阶段讲《说文解字》通论,硕士、博士阶段讲《说文解字》原文。《说文解字》问世1900多年来,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李国英看来,漯河有一个问题需要面对,那就是更大范围普及《说文解字》。漯河作为许慎的故乡,又是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持续举办说文解字大讲堂,对于进一步推动《说文解字》在全社会的传播、普及,推进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李国英认为,漯河充分发挥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向社会推出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和相关的学术讲座,已经成为漯河的文化品牌。从第十九期说文解字大讲堂暨名家讲《说文解字》系列讲座的效果来看,有来自14个省、市的高校师生300多人来聆听讲座,说明大众对于学习《说文解字》、传承中华文化有需求。漯河应该把说文解字大讲堂持续办下去,办成常态化的高水平公益讲座。这对传承许慎精神、弘扬汉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让李国英欣慰的是,每次到漯河,他能都感受到漯河市委、市政府对许慎文化的重视。他告诉记者,1985年参加第一届许慎学术研讨会时,这里只有许慎的墓地,周围还是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建了这么大面积的许慎文化园,且许慎文化已成为漯河一张闪亮的名片。许慎文化能在漯河发展这么快,跟漯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密不可分。在李国英看来,说文解字大讲堂在众多单位的参与下已连续举办多期,说明传承许慎精神、弘扬汉字文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漯河市许慎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不管是在活动策划还是在宣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么好的传播效果,与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吸引力是分不开的,当然也离不开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从目前看,许慎和《说文解字》在漯河的研究、推广已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李国英说。
当天,李国英参加了许慎文化园“东观”藏书楼揭牌仪式。看到漯河市委宣传部及社会爱心人士为新建的藏书楼捐赠图书,他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许慎及《说文解字》,是非常好的事情。古有许慎东观校书,今在许慎文化园建“东观”藏书楼,此举意义重大。
李国英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藏书楼,对于藏书楼的用途和规划,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藏书楼有很多版本的字典、词典以及儿童读物面向大众开放,吸引青少年前来学习,更有益于普及汉字文化。同时,藏书楼也要注重为科研服务,全方位高标准建设,打造成《说文解字》研修基地,对象可以是青少年、儿童,也可以是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李国英希望藏书楼能收集到《说文解字》各种版本的图书,以供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持续擦亮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