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
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一部以紫砂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江南古蜀镇古南街紫砂收藏世家葛家三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紫砂工艺史和文化发展史,描绘数代人赓续紫砂文化、守正创新的艰辛历程。
僧帽壶、提梁壶、匏瓜壶、孟臣壶、双蝶壶……葛家三代倾尽家产所藏的老壶,每一把都有一段生离死别的故事。每一把老壶都有来龙去脉,关联着历史背景、地域风情、工艺沿革、民间审美等诸多因素。紫砂壶不仅融入了制壶人的人格魅力,也融入了传壶人的精神依托。一把壶不仅传紫砂之艺,也承家族之兴,所以壶的包浆也是人的包浆。
包浆是人和器物结下的缘分,是留在物件上那份过日子的诚意,是人的精气神。一把壶出炉,就像初入人世的孩子,必须经历生活的磨炼才能变得圆润成熟。浸润了岁月包浆之壶散发着温暖的光。茶壶的传,一是要使用、欣赏,壶上才会有包浆的活气。二是要心手相传。壶有灵性,靠人养,也给人捧场,其间也成全了茶叶。三是壶有气场、有血脉。制壶的人走了,气场还在壶上。不过,壶的精气神要靠持壶者来养。久而久之,养壶人的精神也变成了包浆的一部分。
“黄龙山上的泥巴”寸土寸金,流传下来的大师之壶更是价格不菲、千金难求。一把壶,承载着制壶者的匠心、藏壶者的慧眼、鉴壶者的守正持公,也不乏投机者的觊觎。书中“紫砂江湖”巧取豪夺、真假之争此起彼伏。紫砂壶的背后是人,紫砂壶的包浆终归要落到人的“包浆”。不过,再金贵的茶壶都是身外之物,一旦用金钱衡量,便会给人带来祸害。《包浆》中每一把名壶都牵系着做壶人、藏壶人、鉴壶人甚至其整个家族的命运浮沉。
《包浆》是紫砂壶的故事,也是主人公钦子厚的成长故事。“包浆”不仅是紫砂壶的岁月沉淀,更是人的心灵修行。小说的最后,钦子厚夫妻毅然捐出家藏紫砂壶140把,为葛家三代所藏的老壶找到了真正的家。
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印”为一体,不仅仅是器具,更追求艺术旨趣。这正是紫砂收藏热兴起的原因。养壶人在壶的滋养下呈现出的精气神也变成了包浆的一部分,这是“器物对世界的一种回馈,是器物和人之间耳鬓厮磨的深情”。包浆既透出岁月之光、人生之境,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人格的凝聚。以器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灌注,才是一把壶真正的包浆。岁月的包浆不仅沉淀在器物上,更沉淀于人心。紫砂壶虽小却内蕴乾坤,可观照人心与世界。《包浆》呼应着当下的时代语境,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在向世界讲述着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