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肉兔什么时间喂什么饲料最长肉、什么季节容易得什么病等等,这些大家要牢记。”近日,舞阳县沐阳养殖场负责人刘沛东在自家养殖场现场教学,十多名前来取经的养殖户听得津津有味。
“有小刘给我们作指导,销路有保障,养殖还省心。”“养兔行不行?看看小刘养殖场的规模就知道啦。”在场的养殖户说,经过这几年打拼,刘沛东已把养兔产业做大了。目前,刘沛东有养殖大棚5座,种兔存栏2000多只、商品兔存栏2万多只,
“听说现在养殖业行情低迷,大家都在缩小养殖规模,为什么你却带动他们扩大规模?”面对记者的疑问,刘沛东说:“行情低迷的时候,正是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品种、储备产能的好时机。在这个节点扩大规模,一是因为我的科学化、多元化经营有利润空间;二是实现规模养殖后可以进一步发展屠宰冷链等产业链。未来,兔养殖行业大有可为。”
他说,养兔不仅要看准时机,更重要的是科学化养殖。他拿出一个小本,说他的养兔秘诀都“藏”在这个小本里,这是他花了三四年时间一点一滴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养殖中一旦出现数据异常,从本子上很快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1991年出生的刘沛东是土生土长的姜店人,他父亲也养兔。和村里大多数养殖户一样,他父亲养兔是靠经验、凭感觉。由于收益不稳定,村里很多养殖户都放弃了养兔。
2015年,刘沛东大学毕业,2016年返乡创业,接父亲的班开始养兔。一段时间后,刘沛东发现以前养的长毛兔经济效益不是很好,而肉兔养殖周期短、利润高,便下定决心改变养殖品种,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事业刚刚起步的刘沛东,由于缺乏足够的养殖经验,对新问题、新风险的敏感度不高,养的兔子相继染病。“当时,我场里一共养了六七千只兔子,因为染病,母兔死了400多只,未断奶的仔兔死了1800多只,3斤多的兔子死了1000只左右,4斤多临出栏的成品兔死了几百只。”刘沛东回忆道。之后,他开始深入学习现代化科学养殖技术,对养殖大棚保温通风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改进了饲料营养配方。养殖时,他把各种数据、技巧记在“秘籍”里。
经过多年磨炼,刘沛东变成了远近有名的养兔能手。同时,他积极带动舞阳、舞钢等100多家养殖户进行技术改良,又通过拓展销售渠道,与合作伙伴争取到了更好的市场销售价格。刘沛东还拓展了兔饲料和兔粪有机肥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兔业养殖收益。
“刘沛东是姜店乡返乡创业新农人群体中的一个代表。”姜店乡负责人表示,姜店乡将以特色种养殖业为中心,按照“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持续扩大“头羊效应”,着力发展产业链条,积极主动地帮助新农人争取到学习培训和行业指导的机会,保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