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勇力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聚焦制约漯河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举措,内涵丰富、措施具体,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的部署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坚持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项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持续巩固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发展态势。用好先行指标与统计指标贯通联动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加强跟踪监测、分析研判,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先进位次。紧盯“六个增长点”“十大增长领域”,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增长点,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建立重大项目研究、谋划、储备工作机制,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储备一批好项目,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用好“四大办”、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等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挡加速,掀起项目建设高潮。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批批先进。
持续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促消费稳增长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城市和农村消费扩容提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四大行动”。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培育销售、物流等服务业公司,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围绕河上街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和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持续丰富消费场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健全开发区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围绕集群发展、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集约、开放合作等方面,打造一批省级转型示范开发区。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一网通办”质效,推动“高效办理一件事”落实到位,加快推进便民利企“微改革”,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和群众的满意度。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1+N”碳达峰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持续降低企业电、热、气、水、用工等成本,打造全省要素“成本洼地”。统筹做好煤、电、油、气、热等生产要素保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扎实办好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大力推进重要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项丽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市委“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要求,坚定不移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推动漯河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新局面上展现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