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强劲,农业强区建设成效显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召陵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毅说。
建区二十年来,召陵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构建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体系,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始终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良田、良种、良技等协同发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83万亩,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000余人,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科技赋能、制度创新、要素保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47个,农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三链同构”,构建农业产业新体系。立足召陵区农业资源禀赋,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成漯河首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青年镇;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9个。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变,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29家、家庭农场351家。与中原农谷合作共建甘薯研究院,建立中原农投(召陵区)种苗研发中心,实现“小甘薯、大产业”。召陵区宠物经济专业产业园、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双汇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聚焦宜居宜业,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创建美丽小镇4个、乡村建设示范村13个,打造美丽宜居村41个,创新建成“四小园”2685处,打造乡村幸福游线路2条。实施高标准农田水系连通工程6.5万亩,逐步实现全域水系“旱能浇、涝能排、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把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法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将锚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区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工作重点,细化推进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刘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