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宫颈癌根治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该术切除范围大,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过程中很可能会对子宫、阴道及附近组织的肌肉、神经、韧带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发生。
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具体为:储尿和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尿急、尿不尽等;肠道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排便感觉缺失、排便困难、便秘及便失禁等;性功能减退,表现为阴道缩短、干燥及性交痛,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等。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其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恢复有多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并证明有效的主要有经皮低频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凯格尔训练等。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被认为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第一选择。低频电刺激治疗可增加盆底横纹肌中肌纤维数量,增强肌纤维的收缩力,对于阴道的节律性收缩意义重大,能有效改善控尿功能和性功能。
术后早期应用盆底电刺激治疗,可以缩短宫颈癌患者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改善患者排尿功能;还可改善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并可提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大便失禁的发生。
凯格尔训练是患者自主锻炼盆底肌肉群,可提升盆底肌肉张力,增强尿道阻力,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已可获得长期生存,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关注。
宫颈癌手术后应该开展盆底功能评估和康复指导,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促进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髙患者的生活质量。程雪华
■专家链接
程雪华,在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盆底医学中心工作,中医硕士。她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盆底康复工作。她擅长产后中医调理、产后盆底筋膜疼痛及腰背部疼痛治疗、产后康复、产后乳房护理、减脂塑形等,熟练掌握盆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