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在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中,我们坚持物质、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融入漯河文化元素,增加漯河文化产品供给,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居民幸福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在现代化创新之城建设中,我们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创新发展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食品文化“四大文化”为核心,深挖内涵、拓展链条,持续开展文旅文创促消费活动,文旅文创产业正在成为漯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持续擦亮漯河文化品牌
精巧的贾湖骨笛雕塑,让人遥想到贾湖先民的智慧与文明;
景观灯上从契刻符号到现代简化字的字形演变及其释义,述说着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千秋功业;
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庞大的物流人流、漯河港的建设投运、中欧班列的开通,彰显着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中漯河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的不凡实力;
“爱食品 爱漯河”的宣传标牌标注着食品名城对于美食的追求……
漫步漯河景区景点、广场游园和大街小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四大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赋予漯河这座新兴城市典雅而卓然的气质,焕发出盎然的现代化城市活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坚定文化自信,深度挖掘“四大文化”内涵,突出“七大文旅”项目,打造“十大文旅品牌”,坚持创新创意驱动,持续丰富业态体验,充分激活产业动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正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新”的转变。
贾湖骨笛被音乐大师演奏、网络大咖现身贾湖遗址讲解、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贾湖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迅速叫响全国。我们依托贾湖遗址这张名片,建成贾湖遗址博物馆,成立并运营贾湖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出版《礼乐之源》系列丛书,高规格、专业化、多形式推介,“村遗一体”的贾湖遗址保护开发模式成为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之一。
许慎文化的核心就是汉字文化,许慎文化堪称汉字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许慎文化研讨会上,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为弘扬许慎文化,我市已连续举办五届许慎文化研讨会,推出《说文解字随想》杂技课本剧,组织“三月三拜字圣”祈福活动。许慎拜师修书讲学的故事还被央视综合频道《典籍里的中国》精彩演绎,促进了许慎文化的具象化活态化传播。许慎文化园成为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漯河专场推介会在许慎文化园举办。许慎文化正在从专业学术殿堂走向普通群众,进而成为河南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受商埠文化影响,漯河形成了亲商开放意识、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塑造了本土文化兼容融合、商业亲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漯河人以敢闯敢试、领风气之先的精神走在内陆改革开放的前沿,我市被定为全省唯一“内陆特区”。近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漯河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日渐浓厚,服务意识逐渐增强,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项目纷纷落地并投入运营,双汇、卫龙、南街村等一批本土企业茁壮成长,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故事,为漯河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注入强劲动力。
从明清时期就声名远扬的北舞渡胡辣汤,到如今畅销国际大市场的双汇火腿、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食品等,以及汇集全国名优小吃的各景区和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会场,漯河正逐渐成为国人眼中的“美食之都”,漯河食品文化之光愈发耀眼。我市积极推动“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转变,连续举办21届食品博览会,开展“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等文旅休闲活动,全方位打造放心食品,精选漯河本土名优食品进行宣传推介,吸引众多美食爱好者和网红大咖前来打卡漯河美食,“美食之都”“食品文化”的影响力破圈出彩。
文化浸润城市,城市让文化出彩。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漯河历史文化的科学决择,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的成效又如涓涓细流,滋养着集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食品文化于一体的本土文化根脉,两者互促共融,形成叠加优势,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