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释“冬”为“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实际上,这里的“夂”也不是真正的“夂”字。真正的“夂”字从“反止”会意,表示行动迟缓艰难跋涉,是“後”(因腿脚被捆绑步履艰辛行动缓慢而落伍)字右下角的那个字符。“冬”字上面的这个字符,实际上是一段绳子的两头被打上扣子。一段绳子的两头被打上扣子,就是绳子的“头”“尾”两端。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字符当时可能既表示“开始”也表示“结束”。这从“年”字中可以得到印证。
“年”字从禾从千(迁)会意,字面义就是“搬运成熟的谷物回家”,也就是“收获”的意思。所以中国最初的“年”,是庄稼成熟后人们庆祝丰收的时节和仪式。因此,有学者认为,最初的四时中,一年的结束是在“秋天”。
“立冬”在秋天之末,此时万物“已成”,生命“渐寂”。这既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的“开始”。
“渐寂”就是“生命蛰伏收敛开启新的历程”,就是《律志》中所说的“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就是《礼记》所说的“北方为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就是《乐记》中所说的“冬,藏也”;就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的“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已成”就是“事物生长过程中已获得阶段性成功”,这是“结果”的标志。
在“开始”与“结束”两义中,“冬”最终开始偏义于“结束”,也就是“终”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冬之为言终也。”“冬”最终也就开始“表示时序终了,四时中的第四季”。
最有意思的是,“冬”本来是从“夊”(两头结扣的绳索)会意的,在用以表示四时终了的“冬季”之后,反过来又成为“终”的声符,与表示“绳索”“丝绵”义的“糸”相结合而重新构拟出了“终”字,用以表示“终了”“完结”之义。
自此,“冬”与“终”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无论是释“冬”为“中”,还是释“冬”为“终”,用的都是音训的办法。前者着眼于“藏纳”,积聚力量进行新的开始,后者着眼于“完结”,事物生发的阶段性任务已然完成。“冬”既表示“终了”,也表示“开始”,是合两种不同意思的统一。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