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

黄岗黄大王庙:纪念抗洪英雄黄金龙

古色古香的黄大王庙。


■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镇黄岗村南,有一座占地5.5亩的黄大王庙。与国内众多庙宇不同的是,这座庙宇是村民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平民抗洪英雄黄金龙修建的。日前,记者来到了黄岗村,了解黄金龙的传奇故事。

黄岗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位于市区解放路南段。说起村名的来历,《新华字典》中关于“岗”字的释义是“高起的土坡”,而今年60岁的村民黄宏良说,顾名思义,首先是黄姓人居多;其次,他记得以前有条干河,村子所在的位置在河南岸的高地,因此叫黄岗村。

如今的黄岗村已经融入城市主城区。这里交通便利,店铺林立。记者沿着一条主干道进村,询问黄大王庙时,所遇路人和店主无一不知。人们提起黄大王,会尊称其为“黄爷”或“老黄爷”,语气自豪而亲切:“黄大王庙也叫黄金龙庙。”“黄大王庙里可是供奉着俺村的抗洪英雄。”“农历九月十七是黄金龙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村里都有庙会,摆摊唱戏,可热闹了!”

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在村南的一处广场旁见到了这座古色古香的黄大王庙。让人略感意外的是,眼前的这座古庙更像是一个深宅大院,仿古的黄色琉璃瓦装饰屋顶,凸起的阁楼上飞檐翘角,下面的庙门仅可供两人同行。庙里主殿名为金龙殿,居中供奉的就是村民口中的抗洪英雄黄金龙。

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在庙里石碑上见到了“黄金龙传奇及黄大王庙的由来”的碑文。碑文大意是:黄金龙是黄岗村人,生于明朝嘉靖四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幼年丧父,随母艰难度日。嘉靖年间,黄河流经武陟决口,洪水一泻千里。当时朝廷下令,黄河以南各州县征调民工前来修堤。年仅17岁的黄金龙到武陟探望修堤的长兄时,看到黄河水患肆虐,吞噬百姓性命,毅然跳入黄河决堤豁口,用身躯堵住了决口。民工赶来合力将大堤合拢,黄金龙却再也没有上岸。民工及两岸的百姓痛哭流涕。后来,清朝皇帝追封黄金龙为大王。武陟修筑了大王庙,家乡黄岗也建庙颂其功德。

上述碑文所述内容过于传奇,但记者走访时,许多村民表示这是真人真事。今年82岁的村民黄福金说,他从小就听老人讲述关于黄金龙是龙王化身的故事。黄福金老人告诉记者,黄金龙是黄岗人的骄傲,他家的祖坟如今还在村西头。

根据碑文记载的线索,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武陟修筑的大王庙名为嘉应观,始建于1723年,是清朝雍正皇帝为了纪念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根据现存清嘉庆八年六月所立石碑上所说,庙内供奉的有黄大王、谢大王等。记者注意到,关于黄大王的传说与上述碑文所记大致相同。

据村民介绍,前些年,黄岗村将黄大王庙扩大了许多。如今,黄大王庙常年香火不断。每月初一和十五,方圆几十里的香客前往进香。

至今,焦作市武陟县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黄金龙,不断有人专程到黄岗村黄大王庙祭拜。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黄岗很多村民自发组团到武陟县嘉应观进香。当地不仅为他们免门票,还解决食宿问题。北至武陟黄河边,南到黄岗村,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黄大王庙供奉的民间抗洪英雄——黄金龙。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