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郾城区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精准普法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市、区)、全市“十佳政法单位”,获得全国党内法规专项答题活动优秀组织奖,法治建设工作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等次,打造了精准普法郾城样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郾城实践。
突出重点 开展分层普法
郾城区将“精准普法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印发《2024年郾城区“精准普法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做到起步有部署、活动有跟进、结束有总结,使主题实践活动工作呈现出基础牢、起点高、力度大的态势。
因人、因时、因事丰富普法内容,就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分类整理,制订个性化普法清单,是郾城区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的亮点之一。
结合三八妇女节、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开展以禁毒、扫黑除恶、预防电信诈骗、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三夏”期间,组织“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志愿者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农村集会、公路沿线,围绕“三夏”禁烧、预防未成年人溺亡、电信网络诈骗、合同贸易、土地流转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精准普法。
持续加强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基层党员法治培训,组建法律专业团队参与村级事务;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赶大集”等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及时与村民互动,为村民答疑解惑,为村民维权指明方向,推动村(社区)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2024年,全区累计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300余场(次)。
上下联动 加强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与普法志愿者同步推进本辖区的普法宣传工作是郾城区构建大普法格局的又一举措。
“咱们的调解员真中!”郾城区裴城镇的宋某向裴城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送去锦旗。前不久,郾城区司法局裴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要求,调解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郾城区采取分片包村的形式,把“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与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全区的镇、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等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开展法治讲座、解答咨询、以案释法等方式打通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精准普法基层行”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全覆盖、无死角,为乡村依法治理及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村(居)法律顾问共开展法律知识讲座113场次,参与群众2.2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法律顾问在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调解了43起纠纷,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280余人(次),为村民提供法律意见670余次,代写各类文书135份,参与诉讼21件,为村(社区)审查合同26件。
创新方法 提升普法实效
《民法典知识读本》《“送法进乡村”法律知识手册》《法律援助手册》……这是郾城区新店镇冉口村村民收到的“法治礼包”。这些小册子里有村民关心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纠纷、赡养继承等法律知识。
在“精准普法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郾城区始终秉持“群众在哪里,普法就到哪里”的理念,坚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全区各镇(街道)、各部门对照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内容,检查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推动本部门在执法司法和服务管理过程中开展普法。
各部门积极利用传统宣传方式,通过印制各类法治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等进行宣传;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制作老年人防诈指南、普法宣传视频等,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
引进了“24小时智能法律顾问”——“郾城小法”大数据法律服务平台系统,在全区建立了150多个“郾城小法”微信群,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微信群在线完成法律咨询,实现了法律援助不留死角、法规解答不分时间、普法不限地域。
开通了“法治郾城”微信公众号、在郾城手机报创建了郾城区“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利用村级“法治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组建村(社区)普法微信群等渠道,推送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音(视)频,普及人数超20万人。
“我们将坚持以法治建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寓宣传于服务之中,主动融入、担当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普法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郾城实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郾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伟涛说。
赵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