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勇力 孙 震
2024年,在中共漯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实施八届市政协“1+3+5”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专门协商机构效能,有力服务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有效促进民生改善,有序发展协商民主,为推进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新局面贡献了政协智慧力量。
坚定不移跟党走
把牢前行“方向舵”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为重要抓手,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引领,持续完善全员学习培训体系,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文章精神19次,组织举办委员培训班2期,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理论研究成果10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发挥政治优势,增强政治自觉,创新平台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谋划安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动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百名委员·千场宣讲”活动。采取主席会议成员进界别、委室主任进委员组、政协委员联系各界群众等方式,先后开展宣讲活动120余场次,团结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
认真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各项制度规定,重要精神及时传达,重要任务及时跟进,重要情况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及时请示。主动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政协工作6次,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政协重要会议和履职活动110余人次。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市政协党组成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坚持把党的建设纳入政协工作总体布局,从严从紧推进政协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成立市政协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探索推进集体研讨、专题辅导、个人自学、警示教育、网上交流“五学并举”,创新打造“青廉学堂”等党纪学习教育品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支持派驻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职尽责,促进形成以党建强政治、促履职、带队伍、树形象的良好局面。
协商议政助发展
唱响奋进“主旋律”
围绕打造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全面加强沙澧河流域生态保护等课题开展专题协商,围绕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推动休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文创融合等课题举办协商座谈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交往交流品牌举办界别协商,先后形成10余篇协商专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120余条。《关于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丰富“文化点亮城市”内涵的协商专报》印发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参阅,为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围绕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形成2篇调研主报告、21篇分报告。充分挖掘“漯河政协智库”智力资源,为漯河发展“把脉会诊”,提出的40余条合理化建议融入协商成果。编印《政协关注》8期,为党政领导在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决策提供参考。
围绕推进“千万工程”漯河实践情况、新时代政协委员作用发挥情况等方面开展民主监督。继续将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委员建议落实情况纳入党委巡察监督范围。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建立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促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协同配合。
瞄准党政关注、群众关切、委员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升提案办理质量,助推问题有效解决。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来,共办理提案425件,有力推动了有关政策落实和问题解决。由市委主要领导领办督办的《关于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现代化食品名城的提案》,在推动我市争做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加快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凝心聚力促履职
画出最大“同心圆”
举办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初心·使命·担当”系列活动,组织12期“书香政协·委员伴读”活动,开设“知情明政大讲堂”,广泛宣讲上级精神,准确阐释有关政策,有效增进思想共识。加强政协宣传工作,先后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122篇,《漯河食品产业为什么“中”》等稿件被《人民政协报》头版刊发,新闻宣传工作持续走在全省政协系统前列。
建立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交流、主席会议成员走访看望委员常态化机制,落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组织开展“真信、真情、真做、真为”团结联谊活动,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联谊活动15场次,与300余名重点人士建立经常性联系。
扎实开展“同心同力同出彩”活动,凝聚统一战线合力,心手相牵助推发展。成立政协委员企业承接创新成果服务中心,协调成立河南省豫商联合会食品行业发展协作服务委员会,支持中国食品名城高水平建设。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做好文史工作,全面启动《漯河记忆》史料征编,有关经验在全省政协系统推广。
配合完成省政协安排的各项调研任务,组织住漯省政协委员在本市开展协商监督活动、赴信阳市开展异地考察。先后与广东、山东等地政协组织在漯开展座谈交流14场次,组织委员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学习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加强对县(区)政协工作指导,联合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政协整体效能不断增强。
向新求质惠民生
激活发展“动力源”
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发挥“智慧政协”等平台作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00余条,向市委、市政府综合编报11期《社情民意反映》,向上级政协报送信息稿件143篇,一些重要舆情和群众诉求引起党政部门重视,助推有关问题解决。其中,《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关于推动沙颍河“三港联动”发展的建议》等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并被全国政协转呈中共中央、国务院。
围绕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举办协商座谈会,围绕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对口协商活动,聚焦民生热点持续深化“三言两语惠民生”活动,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助推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优化举措。
组织委员围绕“为民政协·情暖沙澧”主题,广泛开展扶危济困、教育下乡、图书捐赠、医疗服务等活动。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发挥“政协委员法律服务团”作用,帮助解决有关问题60余个。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积极开展“博爱·牵手”“同心圆梦”“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精心实施“烛光行动”“开明行动”“健康绿色行动”“光彩事业”等公益项目,真心利民惠民,深受群众好评。
强基固本砥砺行
筑牢履职“压舱石”
认真实施政协委员素质能力提升“六个一”工程,用好“委员微课堂”等常态化学习载体,做实委员履职情况量化考评,力促委员履职热情持续增强、履职质量全面提升。高度重视政协常委会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实行常委年度述职,常委带好头作示范、委员跟着学比着干的生动局面不断得到巩固。
优化专委会联合办公机制,落实委员全员入委制度,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协商,专委会工作效能更加凸显。落实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机制,突出专委会党支部和界别党小组政治引领作用,界别建设持续强化,界别活力有效激发。一年来,各界别开展协商议政、服务社会等活动62场次,提交意见建议130多条。
加强乡镇、街道委员联络机构建设,提高政协工作召集人履职水平。加快推进功能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支持各级政协委员创办委员工作室,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深入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提升行动,在有条件的村组、社区建立协商议事室,组织协商活动400余场次,帮助基层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共促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充满活力、引领有力。扎实开展学章程、学制度、学规范、提效能“三学一提”专项活动,搭建“政协干部论坛”“年轻干部成长学堂”等学习实践平台,举办机关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努力建设政治优、能力强、作风实、纪律严的政协干部队伍。去年以来,市政协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宣传信息等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20余次市级以上表彰,展现了模范机关团结进取、奋勇争先、务实有为的新态势新气象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