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琪
拳拳之心谋发展,心系民生建真言。2月8日,出席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重托,带着民意、民情、民声抵达会议驻地,正式向大会报到。
签到登记、领取资料、办理入住……报到现场,代表们步履坚定、神采奕奕,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很快完成报到手续。整个流程简洁、有序、高效。完成报到手续后,人大代表们立即开始会前准备,翻阅会议资料,仔细了解有关会议要求,并就今年的热点话题和自己关注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作为群众的“代言人”,过去一年,代表们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履职培训和代表主题活动,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形成许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代表们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漯河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产业行业的龙头引领发展,是推动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市人大代表、河南知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铁征说。他在《关于推动县区龙头产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的议案》中建议,深入调研本地资源、产业等状况,结合国家政策和区域战略,科学规划龙头产业发展方向,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加强与高校、职校合作培养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县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社会民生问题始终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代表聚焦教育、养老、医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市人大代表、漯河周彦生艺术学校副校长、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庆九在《关于加强流动儿童教育保障的议案》中指出,加强流动儿童教育保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集中区域学校的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搭建统一入学服务平台;学校要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培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社会组织应开展志愿关爱活动。此外,还需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建立家校沟通机制,让流动儿童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市人大代表、漯河市金康护理院院长王卫峰说:“我市已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议推广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的模式,引入具备‘医养结合’资质的品牌机构,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双重需求;探索建立家庭照护床位,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搭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舞阳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赵广垒带来了《关于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路径拓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建议》。他建议,要聚焦打造品牌、创新营销模式、强化人才支撑三个方面,挖掘特色、出台政策,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辨识度;借助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拓宽销路,建立产销对接机制,举办展销会提升知名度,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将按照大会安排,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聚焦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擘画漯河高质量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