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产教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
如何推动这一国家战略在我市落实落地?市人大代表王海东提出了《关于促进漯河市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王海东说,漯河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他建议要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要出台更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我市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税收、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门槛和成本,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加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引领作用,持续加大对中原食品实验室的投入,加快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攻关,推动食品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中原食品实验室与职业院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政府牵头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资源,为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技术评估、交易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转化。
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成立产教融合联盟,以政府为主导,联合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等各方力量,成立漯河市产教融合联盟,加强各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组织开展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活动,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与国外知名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提升我市产教融合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