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系统推进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崇高精神的支撑、厚重文化的滋养。
1月23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努力开创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指引方向。方向明,方能思路清。
去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推动文化文艺、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文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去年4月12日,市委书记秦保强对漯河新闻动态第12期《聚焦“新质生产力” 央视再次专题报道漯河》作出批示:这期策划很好,对市委宣传部及配合各单位提出表扬。
去年4月18日,市委书记秦保强对《推动漯河外宣工作从高峰到高原的实施意见》作出批示:很好,“高峰”要有标准,有标志性工作;“高原”要形成机制,可持续性发展。
今年1月6日,省委宣传部发来表扬信,指出“漯河市委宣传部一年来围绕全市中心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可圈可点,希望总结成绩,保持态势,在新的一年有更大作为”。
强化理论武装
党的创新理论润泽沙澧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深化改革。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抓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漯河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突出重点抓改革,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带动全盘;积极稳妥抓改革,既积极主动抓落实,又要稳住步子、防止急躁冒进。”
去年9月20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加力推进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推动漯河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
去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齐聚市委党校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通过“关键少数”引领,推动全会精神在漯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去年一年,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22次、市委常委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3次;印发《漯河市2024年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实施方案》,对5个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进行了列席旁听。
市领导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成立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120余场,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宣讲队伍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召开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推进会暨“颍之有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观摩会,邀请知名基层宣讲品牌负责人来漯现场指导交流;指导临颍县设立“基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日”,组织开展“基层宣讲大集”活动,宣讲经验在《党的生活》杂志刊发。
“学习强国”漯河学习平台开设《党纪学习教育》《说文解字:字解百家姓》等4个新闻专题,两件新闻作品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选用并在首页推荐。拍摄制作微视频“全会名词我来说——字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名词”10期,进行矩阵式传播推送。
服务中心大局
主流舆论成为时代强音
民俗表演精彩纷呈、传统美食香气四溢、一线职工辛勤坚守、舞阳农民画走出国门……2025年春节假期,《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央媒、省媒高频聚焦漯河,欢度佳节的浓浓“烟火味儿”和“人勤春来早”的奋进气场让魅力漯河火热出圈。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去年,全市宣传战线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笔触、优秀的作品书写奋进华章,展示城市形象,讲好漯河故事,奏响漯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音。
城市宣介破圈出彩——
为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漯河借势借力、全力出击、破层出圈。加强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联动,去年先后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4.1万余篇(条),《人民日报》累计刊发我市报道25篇,其中3次荣登头版,发稿分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累计推出我市报道191篇(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我市报道17篇(条)、央广发稿量位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发稿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朝漯河》城市形象宣传片改版提升,转发评论点赞累计超过3000万。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新闻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去年,我市先后推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传相关稿件760余篇(条);组织央媒、省媒看漯河集中采访活动,推出相关报道450余篇(条);推出第二十一届食博会相关稿件5900余篇(条),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共刊播相关重点报道500余篇(条),全媒体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9100万人次。
新闻发布好戏连台——
去年10月11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漯河专场在郑州举行。市委书记秦保强围绕“‘食全食美’向新而行 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漯河速度”全面领先、持续领先的良好态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二十多家央媒、省媒高度关注。去年,我市先后举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食品领域专场招聘、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最新政策等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有力传播漯河好声音。
涵养精神文明
文明新风浸润民心
城市更高水平的文明细节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已经习惯了礼让斑马线;热闹非凡的餐馆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光盘意识;整洁的小区里,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居民的习惯……
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深化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幸福之城更加可感可及。
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还新增了健身场地。现在我每天早上都会到这里来锻炼,真是太方便了!”说起社区的变化,在黄山路小区居住了30年的居民林大爷深有感触。
从道路拓宽到路灯亮化,从墙面翻新到车位新增,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全市共有69个小区实现“华丽变身”,3465户居民享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市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督导各区各责任单位对中央文明办反馈的37项静态问题、60项动态问题、5项网报资料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到位。曝光创文突出问题13期531项,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明显改善。
文明培育持续强化——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我市赵国锁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并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市累计荣登“中国好人榜”60人、集体1个,先进典型数量连续3年保持全国、全省领先。
全市第二十届“过端午佳节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经典诵读活动有序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市推荐的视频《曾经当过兵》入选全省优秀视频。文明漯河视频号发布视频560多个,浏览量约55万人次。制作播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系列视频8期、“文明幸福乡村行”系列视频15期,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展现和美乡村文明新风,传递文明漯河正能量。
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强化“五星”支部创建,组织郾城区13个村(社区)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我市移风易俗工作在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综述中被充分肯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480余场,受益群众6.6万余人次。
弘扬四大文化
弦歌不辍奏响文旅华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文化是城市的基石和未来。去年,我市深度挖掘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食品文化四大文化内涵,突出七大文旅项目,打造十大文旅品牌,坚持创新创意驱动,持续丰富业态体验,充分激活产业动能,文旅文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新”的转变,加快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向优向新成支柱。
文化创新标识更具影响力——
千机飞“只有漯河”展演定期在沙澧河风景区红枫广场举行,生动演绎、具象呈现漯河本土文化。两河四岸,“元宇宙”等现代化数字场景,非遗展示等 “小而精”“小而美”的文旅新业态穿点成线、穿珠成链。
四大文化根脉传承创新。贾湖遗址完成第九次现场发掘,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多次被央视《国家宝藏》《国宝·发现》等栏目报道。许慎文化园全面完成三期建设,开展了许慎文化庙会、“三月三拜字圣”甲辰2024祈福文化宣传月等活动。举办高层次的第五届许慎文化研讨会,43位国内外重点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产生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旨报告30余篇,推动许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打造多套系“漯河礼物”,斩获1项国家级银奖、7项省级大奖,一心木梳入选“中国好礼”。
文旅融合发展更具支撑力——
“何处不西游”灯光泼水不夜城、“流浪星球”主题灯光秀、《西游记》经典桥段展演、非遗展演等节目,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夜”精彩;漯湾古镇推出“水韵漯湾四大文化实景演出秀”——“倾城一秀”。萌宠乐园、冰雪大世界、星空营地等业态,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河上街景区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等。
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联合小商桥景区、商桥村、大李村融合发展,打造高效设施农业集群、智慧农业种植区、温室花世界、滨水民宿、农场盲盒等“农食融合、三链同构”业态,成为农食科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标杆。贾湖考古遗址公园与贾湖田园综合体、胡辣汤文化产业振兴示范园、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北舞渡古镇提升改造等项目联结,实现文化内涵互补、旅游功能互促、交通空间互联,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带。
公共文化服务更具供给力——
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和各项赛事,累计举办活动985场次,惠及群众102万人次。举办“剪影绘华章·共筑中国梦”剪纸艺术作品展,《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分别推出相关报道。漯河市博物馆、漯河市德泽陶瓷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贾湖文化研究会挂牌运行,贾湖文化研究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舞阳农民画册《希望的田野》版权成功输出蒙古、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等国家,成为全省唯一实现本地版权资源对外输出的省辖市。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月”24项阅读活动、第六届诗词大赛、第二十届经典诵读等系列全民阅读主题活动。“电影进景区”累计放映280余场,观影人数100余万人。我市主导创作的电影《天河·设计师》,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1798场次。
今日之漯河,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主题主线,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漯河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