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玄冰
近期,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播。这部电影蕴含深刻哲理,给现实教育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触颇深。
一是接纳与熏陶。在孩子幼年阶段,教师并非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要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哪吒因魔丸错投,天生异相,似乎和传统观念中的“好孩子”格格不入。然而,太乙真人作为哪吒的师父,不仅传授其技艺,还在关键时刻为他化解危机,允许他犯错,强调从错误中学习、成长。他尊重哪吒的独特性格,因材施教,允许其保留个体差异。在家庭环境方面,李靖夫妇也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严父慈母,而是客观展现出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金吒和木吒作为兄长,也对哪吒极尽关爱与呵护。这都是哪吒最终能够克服内心魔障、勇敢面对命运的重要基石。
二是成长与蝶变。东海龙王敖光一直希望儿子敖丙能继承龙族的家业,对他寄予厚望。他为敖丙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甚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扫清了障碍,只希望敖丙能完成家族使命。但事与愿违,在影片的结尾,他终于醒悟,自己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孩子需要自己作出选择。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给孩子空间,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这正是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现象,孩子需要的不是被定义的成功,而是忠于自我的选择权。作为教师,更需要以宽广博爱的胸怀,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有尊严、不自卑、不自弃。
三是传统与创新。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教师需要更多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给予其爱的浇灌。影片中的太乙真人虽法力不及申公豹,计谋又逊于无量仙翁,却以护短“出圈”,赢得一众网友的喜爱。他以陪伴者的姿态与哪吒共同成长,是促进者,也是引导者,甚至使哪吒在本领上超越了他,体现了教学相长,打破了传统师父“高高在上”的尊长权威形象,展现了“不完美”的真实一面。他在《山河社稷图》中被哪吒追逐的狼狈场景,不仅制造笑料,还传递了“师徒平等对话”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不应仅仅依赖权威地位,而应通过真诚的陪伴和引导,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卸下“完美教师”的包袱,敢于展现自己的局限与困惑,反而能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多种可能性。
另外,影片阐述了“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的教育思想。李靖常常在身处困境时仍对他人表达善意与尊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与他人互动,无论是给他人带去一丝温暖,还是伸出援手,不一定会立刻得到回报,但终究会在某个瞬间,为自己带来温暖和支持。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美好的果实。
英雄并非天生强大,而是从不向命运低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山,但教育者的爱能移山填海。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用心去做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引路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的成长旅程中像哪吒一样勇敢地书写属于自己的命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