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齐国霞)记者从2月28日召开的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全面布局粮食工作的各个关键领域,从保障粮食供给、提升产业质效,到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市场监管,一系列有力举措将稳步推进,为粮食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严守安全底线,保障粮食供给。在粮食收购环节,全面落实政策,兼顾市场化与政策性收购,提前研判夏粮生产形势,制订预案,确保农民利益,激发其种粮积极性。在储备管理上,严格落实细则,强化轮换指导与监管,确保储备粮油安全。同时,通过建立应急保障企业动态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加强队伍建设与培训,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粮食供应稳定。
坚持多点发力,打造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五优联动”为目标,强化产业链对接,引导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学习外地先进模式。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用足政策争取补贴,重点支持绿色仓储建设,积极申报智能化仓储试点。在科技赋能方面,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在项目建设上,依托漯河港优势,谋划漯河粮食仓储物流和棕榈油两大产业园,推进“1031”工程,涵盖仓储物流、应急保障等多个项目,全力构建粮食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释放发展潜力。随着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摸底调研和改革方案的出台,我市将积极对接,争取政策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推进市属企业整合重组,指导县区企业市场化改革,确保全市改革协同推进,释放企业发展潜力。
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着力稳定市场秩序。加强季度巡查和重点环节检查,通过强化协同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利用信息化穿透式监管,提升监管效率;发挥信用监管效能,分级分类监管,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提升物资储备水平,打造全省物资储备标杆。通过完善物资储备运行机制,推进物资保障仓库示范点建设,提升仓库防汛标准化水平,打造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向打造全省物资储备标杆的目标迈进,确保物资储备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我市将在粮安考核和行业规划编制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持粮安考核优秀位次,并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构建“1+4”规划体系,聚焦保障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