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玲玲)记者从2月28日召开的市红十字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25年度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全市红十字系统工作将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立足“三救三献”、志愿服务等工作,围绕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思想引领,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凝聚智慧力量。全市红十字系统要强化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实践能力练强本领、提升组织能力带好队伍。充分利用红十字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传递“红十字好声音”,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施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和工作项目,服务弱势群体,努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突出服务大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围绕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2025年新增5个“红十字博爱服务站”,打造成富有特色、具有推广价值的民心工程,扩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有效覆盖。已建成的红十字博爱服务站按照属地管理,由各县(区)红十字会对接乡镇(街道),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不少于5批次。围绕“文化点亮城市”,在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贾湖遗址博物馆、许慎文化园、神州鸟园4个旅游景区的红十字救护站,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0批次,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处理突发事件等,提升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围绕青少年成长在全市中小学建立红十字博爱校医室10个,每个县区至少成立2个,开展应急救护、心理疏导等公益培训;成立校园红十字应急救护社团,每个县区至少2个,聘请校外辅导员,制订“生命教育课程表”,全方位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围绕健康漯河建设,筛选对接有需求的乡镇卫生院,做好省级、市级志愿服务队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和联络,开展送技术、送知识、送义诊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服务全市乡村振兴大局。
突出主责主业,在参与基层治理中彰显特色。上下联动,多形式、常态化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各县区组织10期以上;尝试进行网上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需求,开展个性化、菜单式培训,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助力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广泛开展宣传,积极动员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并做好配型成功志愿者捐献的服务工作。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完善捐献工作体系,做好人道服务和人道关怀等,加大人体器官宣传登记力度。组织开展“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筹资活动,为我市身患重大疾病、陷入困境者提供人道主义帮助。不断壮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每个县区至少建设2个“红十字志愿者之家”,培育骨干志愿者,积极开展富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全市应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培育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备灾救灾物资储备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部门协作,实现高效运转;加强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和水平。
突出改革创新,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激发活力。认真落实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规范内部管理,高标准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各县区基层组织覆盖面不低于90%,推动城乡社区和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加强会员服务管理,规范注册登记和会费收缴,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员作用。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化红十字会干部队伍,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贡献红十字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