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星期

金融稳健前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高海波

通讯员 苏刘东 闫欣欣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积极作为,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战略部署,全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金融运行呈现稳健态势,金融市场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贷款余额达1502.84亿元,同比增长8.5%,较年初新增117.21亿元,为各类项目与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198.21亿元,同比增长9.1%,较年初新增183.71亿元,反映了居民与企业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以及资金的稳定流入。

精准施策,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将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工作重点,落实金融支持科技、绿色、民营、乡村振兴等政策。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聚焦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创新产品与服务,加大对中原食品实验室等企业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融合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紧盯“四个名单”,完善科技型企业首贷工作机制,扩大首贷覆盖面,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积极建立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设立多个工作专班,强化内外协同;聚焦创新之城建设,以科创和绿色金融为突破口,联合多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融资提供指导;通过召开窗口指导会、政策推进会等,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中原食品实验室项目建设和食品产业链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科创企业、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金融增量政策高效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推动一系列金融增量政策在全市高效落地:降准0.5%,释放长期资金约6亿元,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与信贷投放能力;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政策惠及13.3万户家庭,有效激发内需活力;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激发居民的购房热情;加大“金融16条”中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展期落实力度,并积极配合出台保障性住房收购配套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落地。

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2024年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28.59亿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奖励资金429.79万元,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对涉农、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聚焦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银行”工作机制,推动中长期贷款投放。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外汇政策,持续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试点,加大对外贸企业外汇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汇率避险服务,拓展汇率避险首办户,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成本。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强政策宣介和市场培育,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

持续发力,不断优化金融服务

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总量稳定增长,督促金融机构聚焦重大项目与重点领域,深挖信贷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其双重功能和导向作用,推动项目对接与银企对接,提升我市在全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的份额。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监管,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

提升金融管理服务质效。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依托银行机构科学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减少群众办事成本。做好支付服务与管理,优化重点商户名录,增强外籍人员和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性。开展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提升货币发行、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在优化县域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协同相关部门成立县区金融服务指导工作专班,有力推进县区金融“放管服”改革。完成国库“一机多库”改革,提升国库服务县域能力。优化业务流程,梳理40余项业务,制作流程图,相关工作被《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梳理监管责任清单,强化执法检查。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支付便利化成果显著,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零钱包”和适老化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达100%。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位居全省前列。强化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实,新增试点网点6家、便利化试点企业13家。

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为漯河经济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