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近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漯河实验高中、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主办的王剑散文集《时光帖》新书分享会在漯河实验高中举行。市文联、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漯河实验高中相关负责人及50余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时光帖》的创作初心、阅读感受等展开热烈讨论。
王剑,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莽原》《奔流》等,著有诗集《溅在思绪里的泥巴》、散文集《时光帖》《履痕犹在》、文学评论集《冷火焰》。
“我写散文很随性。上大学时我主要写诗,后来又开始写评论。写了十年的评论,我的眼界拓宽了、思考深入了、落笔的角度也与众不同了。之后,我陆续创作了百余篇关于乡愁的作品,才有了散文集《时光帖》。”分享会上,王剑讲述了自己在写作道路上从一名文学爱好者成长为知名作家的心路历程,并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时光帖》出版背后的故事。
王剑认为,好的散文要具有四个要素:真、智、趣、美。真,即真诚,是情感之美;智,即智慧,是新知识、新见解;趣,即趣味,是容易产生共鸣的幽默与轻松;美,即风貌和文采,是作品的语言姿态。
《时光帖》分为“乡籁”“表情”“回望”“风物”“散板”五辑,共17万多字。整部作品以乡土、亲情为核心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浓浓的乡愁与人文关怀。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海东说,通过阅读《时光帖》,感受到了王剑对河南乡土的深情。《时光帖》收录了王剑创作的76篇散文作品,是一部传承河南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散文集。作者用真诚的文笔和鲜活的素材书写了中原大地、沙澧大地的历史文化、时代变迁和风土人情,呈现了大美中原、大美漯河及现代河南人的精神风貌,渗透着王剑的深情,是一部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读的优秀作品。
“全书通过生动的细节、诗化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文化记忆,在乡情与亲情的交织中完成了对传统价值的致敬与重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吴继红说。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全义表示,《时光帖》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次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旅程。它带领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时光的意义,值得每一位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读者反复品味。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学儒则认为,《时光帖》以一事、一物、一景等描摹多彩的乡事,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埋在心底的浓浓乡情、对家乡无尽的怀想以及语言之外的爱恋情丝。
伴着优美的音乐,漯河广播电视台资深播音员尚丽朗诵了《时光帖》收录的散文《一碗姜汤》。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温媛媛分享了《时光帖》的阅读感悟:“这本书是一封充满乡情、亲情的邀请函——邀请读者与作者共同见证生活里的温情时光,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启迪。”
“通过阅读《时光帖》,我感受到了王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及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语言优美、代入感强,用小事情诉说了人生大哲理。”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向丽表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要多举办新书分享活动,抓好人才队伍培育,加大优秀作品推介力度,通过优秀作品讴歌时代、讴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