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星期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张 曼 高翔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内涵,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方向。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家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追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鲜明的实践品格,科学回答了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导向、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实践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时代精华,是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遵循。只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让思想的力量转化为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才能持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瑰宝,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就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薪火相传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与时俱进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要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一方面,要自觉坚守、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丰厚滋养。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是文化建设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才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感召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就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重塑全球传播秩序的实践探索,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关乎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大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重构国际传播体系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共同汇聚起提升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强大合力。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二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三要构建起更加包容、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