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星期

多维度把握全面绿色转型内在逻辑


■周 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进一步推动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加凸显这项任务的紧迫性。

全面绿色转型的“全面”体现在其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所有关键领域、贯穿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全周期、整合技术制度资金等多重支撑,需从多个维度辨析其内在逻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两个“关键期”,必然要求绿色转型既考虑“生态—环境—能源”系统的整体性改善,又考虑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支撑高质量发展。传统的生态理念、治理机制等难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很难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难题提供有效的经验性知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着眼,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全面绿色转型实践为化解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如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等。有研究显示,我国在7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与美国在30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相当。在此期间,我国还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这都得益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表现为集成创新和场景应用并举。我国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中强调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促进跨领域技术有机结合,注重系统结构优化,通过多学科、多领域技术融合形成集成效应。在实践中强调技术的落地与推广,通过特定场景的试点示范验证技术经济可行性,推动其规模化应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绿色生产力,通过能源革命、发展循环经济等塑造新的增长动能。

全面绿色转型的复杂性必然要求治理体系从“单一管控”向“多元协同”转变。在国家层面制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与政策体系,提升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市场机制发挥激励约束优势,形成包括财税政策、金融工具、投资机制、标准体系等在内的全面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和扩大绿色消费,促使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到绿色转型实践中,为绿色发展责任履行和治理体系完善提供多方支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涵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其复杂性决定了实践中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需坚持以系统观念破解难题,重点处理好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坚持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相平衡、坚持区域差异与整体协调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相贯通。

据《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