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当时的祓禊,文人饮酒赋诗、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用诗赋表达个人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和家国情怀,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句。主办方也常常将这些诗赋结集整理,并为之作序,青史留名。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便是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兰亭雅集之时写下的作品。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大家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下面这首便是王羲之当时的作品。
兰亭修禊诗
王羲之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尔后大家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感怀古今,发人深思,其书法作品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的书风,使后世形成了“遒媚”的审美观,“遒”是指刚健有力,即运笔时所呈现出来的线条力度;“媚”即姿媚,讲究笔画和字形的美感。“遒”与“媚”也成为后人评价书家水平的基本要素。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