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现货黄金回落,但价格仍在每盎司3000美元左右的高位,国内各大金店的黄金价格基本在每克930元左右。市场高涨的投机情绪催生了一种新型投资模式——消费者通过信用卡透支购买黄金,试图在金价上涨后抛售套利。然而,这种看似“低门槛高收益”的操作,近期接连遭到银行机构的风险警示。
多家银行:从警示到管控
黄金价格持续攀升以来,银行系统监测到异常交易数据激增。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2025年1月至2月监测到黄金类商户交易笔数同比暴增320%,其中高频买卖、整数金额交易等异常特征显著。该行在3月15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指出,信用卡透支资金不得用于黄金等投资性交易,对触发风控模型的账户将采取降额、限制分期等管控措施。如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限制行为或该行认定的风险特征,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该行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醒、降额、限制交易、限制分期、要求提前还款等风险管控措施。
3月19日,江苏银行也发布公告称,持卡人用信用卡“炒金”类行为不仅违反信用卡使用规定,还存在巨大资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管控手段正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拦截”。多家银行证实,已升级信用卡交易监测系统,重点筛查珠宝店、贵金属交易平台等特定商户类别码(MCC),对单日多笔、大额整数交易自动触发预警。
金融消费者:须警惕多重风险
表面上看,信用卡“炒金”似乎创造了“用银行资金赚取价差”的套利空间,但深入分析可见其风险链条环环相扣。正如中国黄金协会专家委员周华所说:“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黄金套利,恰恰是最需要警惕风险的时刻。”
价格波动成“隐形杀手”。4月4日,现货黄金跌2.47%,收报每盎司3036.98美元。4月7日,现货黄金日内下跌1%,收报每盎司3008.30美元。3月25日的市场波动给投机者以惨痛教训。当日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国际金价单日暴跌1.8%,导致部分杠杆炒金者单克损失超过50元。有投资者通过信用卡透支20万元购入500克金条,价格回调后抛售直接亏损1.2万元,叠加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后实际亏损1.65万元。
资金成本吞噬利润空间。即使金价上涨,投资者也难逃成本侵蚀。记者梳理发现,某商业银行信用卡购买投资金条须支付每克12元的手续费,而回购时回收价每克通常低于市价3元至5元。这意味着金价须上涨至少每克15元才能保本,而2025年以来黄金日均波动幅度仅为8元至10元。更为严峻的是,若未能按期还款,高位的年化利率将使资金成本成倍增长。
信用污点或成“终身烙印”。在某投诉平台上,近三个月累计出现142起因“炒金”导致信用卡降额的案例。法律人士提醒,若套现资金规模超过5万元,还可能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界定。据《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