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艺君
牡丹花盛开之时,我市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关于牡丹花的作品,从精美的工笔到挥洒自如的写意,再到色彩鲜艳的面塑,艺术家用他们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留住“不会凋谢的牡丹花”,以永恒的雍容与璀璨绽放文化之美。
“前几天,爱人用轮椅推着我去牡丹园看牡丹花,到家后就想着把盛开的牡丹花画出来。”4月11日,在市区金山路南段黄岗村,记者见到青年画家王芳时,她正坐在轮椅上绘制一幅牡丹图。只见她用画笔在宣纸上皴擦点染,不一会儿,一朵朵牡丹花跃然纸上,或含苞待放,或绚烂盛开,栩栩如生,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仿佛正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王芳自幼因病导致身体残疾,2019年又因意外摔伤导致双腿严重骨折,只能坐在轮椅上。她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吓倒,自学成才,成为一名专画牡丹的画家。“我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了牡丹,是因为我非常喜爱牡丹。”王芳说,要想在作品中体现牡丹的气质和风韵,就要融入自己的思想,用心、用情去画。王芳擅长通过笔墨展现牡丹的雍容华贵、庄重典雅,在构图上虚实得当,局部灵动不滞、穿插有度,用色饱满润泽,用笔大胆泼辣,画面蕴含着蓬勃生机。
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客座教授陈春生擅长画工笔牡丹。“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有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要想画好牡丹,就要先了解它。我家种有多个品种的牡丹,目前正在盛花期。我每天观摩写生,在画作中尽量体现出牡丹的品格和精神。”陈春生说,他会仔细观察牡丹的开花过程,从花苞到完全绽放和各个阶段的颜色变化,让不同形态的牡丹花在画面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目前,漯河很多地方都种植有牡丹,方便了画家观察写生。”陈春生认为,工笔牡丹画勾勒严谨、工整典雅、细腻精美,有着强烈的视觉美感,能生动展现新时代繁花似锦、国富民强的美好寓意。
“画牡丹的时候不仅要画出它的富贵典雅,还要体现出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刚从栾川写生回来的省美术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爱说,只有在作画时考虑好点、线、面的关系,讲究笔墨的变化,才能画出牡丹的灵动之气。
市级非遗刘氏面塑传承人刘书杰则巧妙地将牡丹与面塑技艺融合,通过捏、塑、雕等手法,创作出一件件别具一格的作品,让牡丹花在指尖绽放。记者看到刘书杰创作的一件题为《花开富贵》的作品,一只孔雀站在一块灰色的石头上,石上盛开着红、粉、紫三朵精心制作的牡丹花。孔雀形象惟妙惟肖、形态优雅,牡丹花端庄秀丽、雍容大气。翠绿的叶子衬托着层层叠叠的花瓣,呈现出浮雕般的质感。“牡丹花和孔雀组合,象征着花开富贵、吉祥如意。”刘书杰告诉记者,做面塑牡丹时要观察真花的形态特点,先制作花蕊、花瓣,适当晒干后根据花瓣大小组装花朵,然后定型,再制作叶片、调整姿态,做一朵花需要两个多小时。面塑牡丹,这种指尖上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开富贵(面塑)刘书杰 作
酣醉春风(国画)王 芳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