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4月22日 星期
河南漯河市政协委员助力遗址保护开发——
让贾湖遗址成为中华文化典型标志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春日的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风光旖旎。远处,油菜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近处,溪水潺潺、石路幽静,蓝天白云下,显得古色古香、别有风味。清明节前后,贾湖遗址公园凭借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作为距今9000年至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文明曾创下11项“世界之最”,其中改写人类音乐史的贾湖骨笛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漯河市“以文化点亮城市”为引领,深挖贾湖文化文旅资源、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迈上新台阶。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漯河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促进贾湖遗址保护方面的议题列入年度重点协商计划,深入调查研究。早在2023年,漯河市政协围绕“贾湖遗址综合保护利用”主题,召开协商座谈会。

如何在文化遗产“火出圈”中作出政协贡献?记者在委员履职记录中找到答案:2018年,推动《加快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案落地,助力次年博物馆破土动工;2021年,《加强贾湖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议助推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4年,武艳芳委员提交的《基层文博人才专项培养建议》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并上报全国政协……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破圈”传播,既要坚守文化根脉,又要创新表达方式。市政协积极参与贾湖文化的宣传,协助出版《礼乐之源》系列丛书,高规格、专业化、多形式推介;借助古迹遗址日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遗产保护宣教活动,增加公众对贾湖遗址的全面了解。

“9000年前,贾湖先民吃什么、玩什么?”……围绕贾湖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等,市政协开展“文史工作e课堂”“文史资料微播报”“文史知识小竞答”等活动,运用AI、VR等技术将漯河历史文化进行“活化”和展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贾湖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入口时光隧道、考古体验区等建设;博物馆二期骨笛馆及贾湖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等规划正加速推进;秉持“村遗一体”理念,打造千年捕鱼池、贾湖大食堂等特色场景串起文旅产业链。贾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焕发新活力。

刘 勇 闫小超 王有强

2025年4月18日《人民政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