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我最喜欢上刘老师的课。她讲课就像是在讲故事,感觉还没听过瘾就下课了。”“刘老师把古诗词讲得很生动,我一回到家就想分享给爸爸妈妈。”4月18日,记者在郾城区许洼小学采访时,提起刘海霞老师,学生纷纷打开话匣子,言语间满是对她的喜爱。
刘海霞告诉记者,1991年,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她选择了师范专业。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从容,30多年的时光,她实现了自己心中的幸福梦想。“人的一生很短。在教学之路上,我以赤子之心育桃李,让幸福如影随形。”这是刘海霞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班主任、语文教师,刘海霞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还是心灵的对话。刘海霞巧妙地将阳明心学融入日常教学,以“致良知”为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面对调皮的学生,她用耐心与智慧引导他们将旺盛的精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学困生,她量身订制学习计划,循循善诱、步步鼓励。平时,她化身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烦恼,帮助其解开心结。
刘海霞告诉记者,班上一名性格孤僻的学生在她持续的关爱与引导下成绩稳步提升,变得开朗自信,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这样的转变,正是刘海霞“推与拉”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既推着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又及时将偏离轨道的孩子拉回正轨,让每个孩子都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快乐成长。
“老师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让课堂焕发生机。”刘海霞说。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刘海霞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热情与钻研的执着,每一节课都仿佛是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为了打磨出高效精彩的课程,她认真研读新课标,反复观看专家名师的讲课视频,积极与级组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常常为了一个教学难点与同事们讨论至深夜。
每学期她都会录制自己的讲课视频,在夜深人静时反复观看,认真分析教学环节的优缺点。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她对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她的课堂既充满知识的深度,又洋溢着趣味与活力,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知识乐园”。
谈及未来,刘海霞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3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早已将个人理想融入教育事业的发展。”刘海霞说,她将继续深耕教坛,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学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