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内涵丰富,是一个逻辑严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稳定前行的根本政治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越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这个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从而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不断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汲取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坚持守正创新,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
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大力推进各个方面创新。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广泛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的束缚,尊重客观规律,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表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统筹谋划,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不能未立先破,留下制度真空。要把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是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将系统观念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形成改革的总体协同格局,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统筹各项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把握客观规律中系统性谋划。要坚持目标导向,在改革实践中加强前瞻性思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关系,加强整体性谋划,实现改革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据《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