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应诗雨
“西城社区为我们提供戏曲排练和表演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4月29日下午,在舞阳县舞泉镇西城社区排练的戏曲爱好者蔡凤丽向记者说。
“这几年,我们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出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舞泉镇宣传委员、副镇长宋京南说。
近年来,舞泉镇立足镇域实际,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创新探索实施“一网两点三度四清单”基层治理模式——织密基层治理网格,抓好镇村干部关键点和抓好基层网格员、志愿服务队伍关键点,重视群众参与度、重视网格治理满意度、重视基层治理精准度,建立年度承诺清单、群众心愿清单、问题化解清单、活动服务清单,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夯实党建引领根基,筑牢基层治理堡垒。秉持“民之所想、政之所向”理念,全镇划分307个网格,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效运转”的网格化管理格局。通过网格走访、群众反映、上级交办等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形成“收集调研—意见建议—移交督导—定时办结”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响应、有效解决。针对网格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实行闭环办理机制,全力纾“痛点”、通“堵点”、解“难点”,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作为因拆迁发展起来的乡镇,舞泉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效完成300余套安置房分配工作,妥善解决东润壹号院拆迁安置、南环路违法建筑拆除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利用镇机关临街门面房打造高标准群众来访接待大厅,整合多部门资源联合办公,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下沉社区服务,信访、诉讼量大幅降低。
“我来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志愿者也主动询问需求,在这里办事既方便又舒心。”在舞泉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陈女士满意地说。
聚焦民生服务提质,打造高效便民平台。舞泉镇高标准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选派22名精干工作人员入驻办公,推动156项审批事项“应进尽进”,通过健全制度,实现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目前,舞泉镇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西城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激活经济发展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舞泉镇以开放招商为引擎、项目服务为抓手、集体经济为支撑,全力激发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在招商引资中,秉持“以真心换真心”理念,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家人”式关怀,成功招引心连心项目为金大地延链补链,鑫博昀项目实现碳化硅新材料多个技术领域突破,河南仁行航空食品生产项目填补我市产业空白。同时,高效服务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短时间完成金海千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1285亩土地征收、8个厂院拆除等攻坚任务。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0万元,其中20%突破百万元;计划依托城区区位优势与企业资源,年内将百万级村占比提升至30%以上。
“市委书记秦保强在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舞阳县政协副主席、舞泉镇党委书记张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四高四争先’工作部署和‘五基四化’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本地化应用,深化‘一网两点三度四清单’基层高效能治理模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守好安全稳定底线;聚焦服务金海千亿级氟硅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城区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提供贴心高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切实把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做实做细,把党的温暖送到每家每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贡献‘舞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