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星期

返乡创业 筑梦田野

巩亚崇(左前)指导村民投放烟苗。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4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临颍县繁城回族镇的漯河市浓香型特色烟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放眼望去,一行行地膜犹如一条条银色丝带,在田野间伸展。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烟苗移栽各项工作,有的打孔破膜、有的投放烟苗、有的浇定根水。

“适时播种是培养壮苗、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基础。看着一棵棵烟苗栽到地里,我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信心。”种植大户巩亚崇说。

44岁的巩亚崇是繁城回族镇献街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外经商。2023年,他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种地。巩亚崇说,在外经商的日子,他常常会想起老家。

种什么?怎么种?刚返乡的巩亚崇两眼一抹黑。他决定先摸索着干,他和朋友流转100多亩土地种粮食,虽然粮食丰收了,但收益低。偶然一次与亲戚交谈中,他得知烟叶种植有扶持政策,加上烟叶产业是繁城回族镇的支柱产业,最终,他选择了种植烟叶。

2024年,巩亚崇种了80亩烟叶。不少人担心他的步子迈得太大,但巩亚崇认为,农业种植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道路。烟叶种植初期,巩亚崇面临诸多挑战。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他从头学起,从整地到移栽、施肥、管理、采摘等每一个环节,他都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积极参加每一场技术培训。烟叶种植新技术,他首先应用到自己的烟田里。

巩亚崇先后购入起垄施肥覆膜滴灌一体机、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在他看来,科技赋能让种烟叶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增收”。他扳着手指头向记者算起经济账:“过去,滴灌带铺设和覆膜需要分两次作业,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现在,用上起垄施肥覆膜滴灌一体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两亩地,每亩用工成本从150元降到15元左右,效率提升近10倍。用机械覆膜还有一个特点是垄体饱满、垄面平整、下宽上窄。使用滴灌系统不仅减少水分蒸发,还能调节水肥配比,使烟苗‘小口慢饮’,有效缩短还苗期,促进根系发育,烟叶品质能显著提升。”

“烟田管理必须用心、精细,冬耕深翻,改善土壤墒情,减少病虫害。土壤起垄要饱满平整。烟苗下地前要逐棵检查,病苗、弱苗一律不下地。初花打顶抹杈最合适,早了容易长成伞形烟,中部烟叶不成熟;晚了养分消耗多……”巩亚崇滔滔不绝地介绍烟叶种植经验,俨然一名种烟“老把式”。

“我们一直关注巩亚崇的烟叶种植情况,采取‘蹲点式’指导的方式,及时提醒种植注意事项,及时为他答疑解惑。”市烟草公司临颍县分公司繁城烟叶工作站站长刘志锋说,“巩亚崇头脑灵活,经常和我们探讨烟叶种植技术。经过一年的锻炼,他已经成了一名技术过硬的烟农。”

长期待在田间地头,巩亚崇的脸晒黑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管理得好,烟叶品质好,种植烟叶第一年就有了16万多元的纯收入。今年,在镇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助下,他流转土地100多亩,进一步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谈及未来,巩亚崇表示,将努力学习烟叶种植技术,带领身边的群众共同致富,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