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部分插画。唐一惟 作
■本报记者 谭艺君
今年4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漯河籍作家唐一惟的长篇儿童小说《鸽子王》。本书入选四川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名单。“我认为,童话故事是每个人心中最早的‘白月光’。好的儿童文学能让孩子在人生之初汲取力量。”近日,唐一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唐一惟1986年出生,漯河市召陵区人,在漯河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入选第二届“四川小说家星火计划”名单。其作品曾发表于《青年作家》《作品》《四川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部分作品被《思南文学选刊》转载。她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月季》、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2020滞留美国实录》等。
《鸽子王》是唐一惟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共13万字。小说讲述了一段关于勇敢与梦想的旅程。主人公许思南因父母离异,随母亲回到东北外公外婆家生活。这个内向胆小的男孩在救助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意外获得了超能力。在鸽子王的带领下,他开启了从东北到成都的冒险之旅,只为寻找两年未见的父亲和姐姐。在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旅途中,他不仅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深刻领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视野向山川万物、花鸟走兽无限拓展,向少年儿童讲述了一个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童话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深远的情思。
“《鸽子王》的创作初衷是为当代少年儿童打开一扇通往自然的窗。”唐一惟向记者讲述了她在生活中曾遇到的一件事。某一年冬天,她看到一群孩子追逐一只受伤的鸽子,他们的嬉闹与鸽子的挣扎形成刺目的对比。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孩子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似乎已逐渐消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于是,她决定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构建一场跨越山川的奇幻冒险,让小读者在想象力的驰骋中重新发现自然的温度。
在创作过程中,唐一惟常常思考:儿童文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是编织甜美童话,还是揭示残酷真相?经过反复思考,她为《鸽子王》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用奇幻包裹现实,以生态传递哲思。她认为,儿童文学承载着启蒙心智、塑造灵魂的重任。要用故事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孩子的现实生活与理想。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孩子们大都喜欢通过电子屏幕认知世界,却对身边的花鸟鱼虫视而不见。唐一惟通过《鸽子王》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每一片羽毛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迁徙都维系着生态的平衡。她希望孩子们阅读故事时在心里悄然种下一粒生态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未来的某一天会成长为守护地球的参天大树。“这也是身为母亲的我,想给所有孩子的礼物。”唐一惟告诉记者,她既是一个写作者,也是一名母亲。写一部儿童小说是她数年来的心愿。她有一个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随着孩子的成长,她在创作中开始关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孩子们内心的困惑和对世界的懵懂认知都在不断丰富着她的写作。“于我个人而言,创作儿童文学更像是温柔的回溯。在写作过程中,我仿佛从成人世界中折返,再次回到童年。我女儿成为我创作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她用纯粹的儿童视角为我带来灵感,让我创作的故事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唐一惟说。
值得一提的是,《鸽子王》中共有八幅插图,都是唐一惟亲手绘制的。“我并非专业插画师,所受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在高中和大学。这是我首次尝试绘制插图,每幅插图都经过反复构思和打磨,其中一幅做了这本书的封面。”唐一惟告诉记者,这八幅插图她用了三个月才画完。作为一名写作者,能将脑海中的故事用图画呈现给读者,她觉得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漯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作为一名游子,成年后的漂泊让我愈发眷恋故土。我期待自己的作品能穿越山水回到漯河,和家乡的小读者在故事里相逢,陪伴他们探索奇妙世界、度过纯真岁月。”唐一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