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肖
“通过网格走访,我们驻村工作队迅速掌握了村里情况,摸清了群众需求,明确了发展方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5月15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派驻商桥镇郭栗庄村第一书记王元明说。驻村三个月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围绕“党建引领、科教助力、志智双扶、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全面引入学校优质科教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林下养殖、庭院经济三大产业,让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商桥镇党委书记于留洋介绍,该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从“织密一张网格、破局两个难题、建强三支队伍”入手,深入推进“五基四化”,通过织密基层“红色网格”,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职能有机嵌入基层治理末梢,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一张网,织密治理网格。对全镇人口、企业、重点群体普查摸底,将全镇21个行政村划分为居民网格100个、专属网格12个,严选专兼职网格员334名,700余名农村党员全部嵌入网格,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通过“网格走访—民意收集—事件办理—成效回访”四个步骤,全力打造处置反馈高效闭环,推动基层党建、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等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触角延伸,做到“小事不出格、急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同时,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以“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为抓手,推动镇村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角色转变,高效推进1.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洼地治理等6个民生实事项目,率先推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开辟养老服务新路径,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破解两个难题,夯实治理根基。作为传统农业乡镇,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制约商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难点问题。商桥镇党委破局定方向,持续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设立“信访超市”,整合信访、司法、综治等部门力量,全力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设。
建强三支队伍,夯实治理效能。商桥镇高度重视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着力建强“支部书记、后备干部、基层综合执法”三支队伍,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紧扣“雁归工程”“选培用管”要求,聚焦“导师帮带、能力提升、岗位锻炼”,持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造过硬干部队伍。目前,成功吸纳43名优秀人才加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大胆对现任支部书记进行撤换,2名后备干部提前上岗担任支部书记。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法,加快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基层治理模式,全力破解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违法建设、私搭乱建、店外经营等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