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阳
我投身一线教学37年,已经上了30多年自主研究课。每年除寒暑假、期末复习以外,我一年至少能生成8节研究课。10年、20年、30年工作积累下来,分别达到80节、160节、240节之多。每年暑假,我最幸福的是不仅能充分休息,还能静下心去进行研究课整理写作。这件事,让我每年平均发表二十余篇文章。
自主研究课真有如此大的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每月一节的自主研究课中,我们可以在解读教材上多花些时间,让教学设计更具创新性;也可以邀请好友前来评课;还可以把课堂声音录下来反复聆听,总结优点与不足,并基于此写反思。每完成一节自主研究课,我至少可以写出4篇文章:一篇千字左右的教材解读文章,一篇教学设计简案,一篇根据录音整理的课堂实录,以及一篇反思文章,总字数超过1万字。一年下来,8节自主研究课便能积累近十万字的文稿。因此,从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开始,我陆续出版著作,如今已出版16本,每一本都来自我的自主研究课。
例如,201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课胜过你的》覆盖了12节课,2017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创意写作公开课:让儿童爱上创意写作的19条思想》包含19节课,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儿童爱上写作的12堂公开课》收录了30多节小学研究课例,202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日记十招》由我的10节日记课构成,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意缤纷的七堂图画书读写课》由4节不同的图画研究课构成……
很多教师上完公开课就翻篇了,没有开展后续的深入研究。事实上,恰恰是对教学写作的重视成就了众多名师的蝶变。
或许有的教师会说:“我每学年也就上那么一两节公开课,没必要在这一两节课上花费这么多时间,以后再梳理也不迟。”如果平时上的研究课数量有限,我们可以在假期拿出教过一年的教材和教案,回顾课堂教学,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这些都值得我们记录并深入思考。
特级教师王栋生在一次讲座中说:“各位老师知道我退休后一直写什么文章吗?我在写过去几十年教育教学做错了哪些事。”是啊,我们怎么能够认为自己的每节课都尽善尽美呢?把自己常态课中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自我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名教师的每节常态课都可以成为研究课。暑假里静下心来写作,能够帮助我们告别故步自封。当然,也可以作这样的尝试:每天用新的思维解读教材,每天写1667字的教材解读。坚持30天,也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美好的暑假是我们沉淀和反思的黄金时期。将一学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新的学年便能教得更好。老师们,不妨从这个暑假开始尝试吧。